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品评述

夜雪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夜雪鉴赏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夜雪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夜雪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圣朝明日丽中天,汉代祥云接御烟。百二关河开锦绣,三千龙虎护幽燕。幽燕士女多婉娈,洛渭风尘同眷恋。但学吹箫驾碧空,岂惜鸣銮买歌扇。晓漏铜龙报早春,青阳景物动芳辰。太史书云呈玉叶,将军履剑动勾陈。岭外调风应,衡端淑气臻。文从星汉转,治逐斗杓新。斗杓星汉浮兰汜,

冬天

甚一般、化工模子。铸成一个拙底。生来不向春头上,却跨暮春婪尾。蓦省记。早冉冉花阴,氵虢氵虢循除水。虽然恁地。但笑咏春风,闲推鸣瑟,别自有真意。从前看,三十七年都未。醉生声利场里。浮云破处窗涵月,唤得自家醒起。别料理。那玉燕石麟,不当真符瑞。彻头地位。也须是

冬天

等闲应问岂安排,一句全提隐顕该。薄雾依依笼古径。孤峰终不露崔嵬。

冬天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

冬天

名成利遂,男婚女娉。不觉容衰霜鬓。转使**,岂想大限将近。小鬼傍观失笑,且从他、残喘胡骋。忽染患,便卢医扁鹊,药无相应。自忧家念计,追魂贴前来,才方自省。都谓儿孙妻妾,送了性命。气断魂归冥路,自心知、并无功行。阎老恶,便教又去,地狱永镇。

冬天

潇潇残雨入深更,半洒疏窗半拂楹。芳草池塘应有梦,落花庭院不胜情。听疑野寺昏钟远,望忆江船夜火明。明日晓晴须出郭,葛衣藜杖一时轻。

冬天

十月东吴草未枯,村村耕牧可成图。岁收俭薄虽中熟,民得蠲除已小苏。家塾竞延师教子,里门罕见吏徵租。老昏不记唐年事,试问元和有此无?

冬天

风雨残春晚作晴,宝山深静勃鸠鸣。云收翠戟龙文润,日透金铺兽面明。蚕出火时桑正沃,秧抽颖处麦还成。在开列圣孙谋远,流福人间酿太平。

冬天

当年枳棘蕴飞凰,遗爱犹存蔽芾棠。秋水红蕖新幕府,春风绿草旧池塘。芝生瑶圃三重秀,玉出蓝田一尺长。去去宣城勿留滞,谢家勋业待诸郎。

冬天

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十年去国九行旅,万里逢公一欠伸。王粲登楼还感慨,纪瞻赴召欲逡巡。绳床相对有今日,剩醉斋中软脚春。

冬天

人言鼻听无如龙,听不以耳乃反聋。未若水母本无目,隔水响应相鸣雄。我持此理问张瞍,废目任耳偏能聪。忍闻此声亦愦愦,俗嚣政在群鸣中。枉将蚁动作牛鬭,妄遣蚊聚成雷公。昔人乐归瞽其职,五音六律诗人矇。我琴三尺玉横膝,欲广舜孝歌时雍。游鱼舞兽解人意,此意忧乐斯民同。

冬天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舂相。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

冬天

我思见诸姑,正复如父存。诸姑不可见,岂无若子孙。天涯忽尔逢,悲定喜且语。惟我之老姑,尔之外王母。真能似我家,炯然眉琮清。閒暇幸数来,尉此衰老情。今朝携妇至,儿女亦成行。富贵各勉旃,他时勿相忘。

冬天

人生等尺捶,岂耐日取半。谁能如秋虫,长夜向壁叹。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臭腐暂神奇,暗噫即飘散。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小黠而大痴,夜气不及旦。低首甘豢养,尻脽登俎案。所以终日饮,醉眠朱碧乱。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仰看东飞云,只使衣带缓。先生古人学,百氏

冬天

有解却成非,犹未尽离微。一体含法界,无知无不知。

冬天

东君有待。留得一枝香雪在。晚日融融。只恐轻酥暖渐熔。歌催管送。芳酒一尊谁与共。寂寞墙东。潇洒黄昏满院风。

冬天

家人簪珥旧,草草亦梳妆。雪几茶花雅,风炉柿叶香。乃翁时自笑,此辈讵吾量。免贺俱休拜,新正一并偿。

冬天

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起云烟。满山药味增新色,夹岸桃花胜旧年。愧我白头登览日,咏归赓韵信多缘。

冬天

惊风动地起,游客望山行。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冬天

天生此身人力寄,人力尽兮天数至。天人相去不毫芒,若有毫芒却成二。

冬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