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雨花台

落叶山中寺,秋风江上台。
凤城双阙迥,牛渚片帆来。
繁吹暮仍急,清樽醉复开。
东篱菊尚晚,留取尽余杯。

作品评述

《秋日登雨花台》是明代诗人陈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落叶山中寺,秋风江上台。
凤城双阙迥,牛渚片帆来。
繁吹暮仍急,清樽醉复开。
东篱菊尚晚,留取尽余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雨花台的秋日景色。诗人描述了一座位于山中的寺庙,树叶纷纷飘落,秋风吹拂着江水上的台阶。凤城的双阙(皇城的两座城门)在远处矗立,牛渚(指太湖上的一座岛屿)的帆影逐渐靠近。风吹得花草摇曳不定,天色渐暗,但宴会上的酒杯依然频繁开启。东篱的菊花还未完全盛开,但人们仍然享受酒宴,留下最后的余杯。

整首诗以秋日登高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气氛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宴会的热闹。寺庙中的落叶和江上的秋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界的变化。凤城与牛渚的提及,增添了诗词的地域感和景色的广阔。风吹得草木摇曳,暗示着日暮时分的凉爽和风势的加剧。清樽醉复开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在宴会上畅饮作乐,享受秋日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用东篱菊尚晚来暗示菊花尚未完全盛开,但人们仍然倾心留恋,尽情享受美酒。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氛围,通过景物和人物的对比构建出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景色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索。

诗词推荐

兹山四天下,葱翠自开闢。石磴缘空青,新营眩金碧。

已报行营入,犹夸僭垒坚。何曾陵谷变,但见市朝迁。

名园易主似行邮,美竹高松景自幽。谁信本来天地物,长为己有固无由。

刘晨阮肇事多非,今日凭君子细推。谩使仙宫由色慾,却将紫府貯奸欺。洞中清净难容杂,穴里幽冥易变奇。大是世人迷不悟,几人丧命为狐狸。

阴光随落宿,有意待朝阳。晕缺灰馀影,潮平鹭息狂。残兵骄子国,隐语大刀郎。此夜方诸泪,宁能减数行。

裙芳老尽,海棠花时候。雨过寒轻好清昼。最妖饶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全开还自好,骀荡春馀,百样宫罗斗繁绣。纵无语也,心应恨我来迟,恰柳絮、将春归後。醉犹倚柔柯,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

先生无劓何须补,上到乘成尽放怀。松树尚堪驱使在,为公一一捧诗牌。

旅馆清尊日复斜,鹧鸪啼处客思家。晚来墙角胭脂雨,落尽山桃满树花。

润逼疏棂,寒侵芳袂。梨花寂寞重门闭。检书翦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记得彭城,逍遥堂里。对床梦破檐声碎。林鸠呼我出华胥,恍然

传消寄息。咫尺还如千里隔。欲见无由。惹起新愁与旧愁。情怀如醉。_枕连宵终不寐。无奈相思。此恨凭谁说与伊。

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堂掩。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眉山浅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水沈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

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丛筱轻新暑,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鸣鹄在阴。自幽必显。既曰有声。因风易演。逶迤云阁。司帝之典。蔚彼遗藉。如莹如洗。

太白山头月欲氏,鹊栖不稳绕枝飞。坐来客子浑忘倦,却听松声联翠微。

伊昔西湖柳,清阴满画楼。午凉欺舞扇,晚雨系渔舟。春尽花无主,风寒叶自秋。六桥今在否,空惜旧时游。

江淮万里以诗行,此老胸中有甲兵。何止据鞍犹矍铄,试教落笔便纵横。逢时有用真才出,知己不遭儒者轻。若见英雄今马帅,为言刘子尚狂生。

日色苍凉映紫袍,时巡毋乃圣躬劳。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橐。白马锦鞯来窈窕,紫驼银瓮出蒲萄。从官车骑多如雨,只有扬雄赋最高。

孤根宁不在栽培,枝北枝南春一回。尽道游鱼是佳谶,不知洲上有花魁。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飗惨暮云。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