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山人草堂

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濑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

作品评述

《题崔山人草堂》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径茅堂接洞天,
闲时麈尾濑春泉。
世人车马不知处,
时有归云到枕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崔山人的草堂,它坐落在竹林和茅草搭建的小屋之间,仿佛连接了凡间与仙境。在闲暇的时候,山人可以在那里享受到清澈的泉水和恬静的环境。世人繁忙于车马喧嚣之中,却不知道这个隐秘的地方。然而,偶尔云彩会飘荡到山人的枕边,给他带来一些天上的气息和梦幻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崔山人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追求。首句“竹径茅堂接洞天”描绘了山人的草堂,以竹林为径,用茅草搭建的屋舍仿佛连通了凡间与仙境。这种隐居的环境使山人能够远离尘嚣,沉浸在宁静和自然之中。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人在闲暇时的景象:“闲时麈尾濑春泉”。这里的“闲时”表明山人平日的宁静和闲适,而“麈尾”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象征着山人的高尚品质。他在这个隐秘的草堂中可以享受到清澈的泉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隐居者被世人忽视的意味。第三句“世人车马不知处”表明世人繁忙于尘世之事,对这个僻静的地方毫不知晓。这也暗示了隐居者的孤独和超脱。最后一句“时有归云到枕边”则揭示了山人与自然的亲近,云彩飘过,给他带来梦幻般的景象和情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示了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它通过隐喻和对比,传达出一种超脱尘嚣的理想境界,使人们感受到山人的宁静与自在,引发对心灵世界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少小结游侠,长大慕豪英。六郡已脱籍,三辅乃有声。藏活以百数,脱死常独行。风沙扑马首,关月候鸡鸣。将军言郭解,公子拜候嬴。彼非有一命,权可当专城。所以奇节士,慷慨说捐生。大笑东家儿,杀人隐姓名。

老退何曾说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侍俸,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火云散鳞甲,万瓦如炊燖。东华车马尘,褦襶不自禁。谁能半日閒,脱身此窥临。百钱买渔篷,横截南北岑。追随二三子,未害山水淫。邂逅十八公,俱作笙鹤吟。颇闻彼上人,振鬣万马瘖。试诗没字碑,往听无弦琴。空堂无枯秀,契我回向心。清凉一味禅,挥玉开烦襟。笑指亭下泉,杉竹

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九死穹庐我未甘,后来勿使陇西惭,明时节义多传述,柱下何人是老聃。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莫笑开单成净供,也能扪腹作徐行。秋来更有堪夸处,日傍东篱拾落英。

顷年叠石规制陿,大类堆沙戏成塔。一株蟠桂两穉松,便爱清阴蔓藤匝。阶前指作嵩华样,引宾纪咏纷酬答。迁巢城北倏两期,惯有真山坐延纳。人生最怕眼见广,到处卑凡意难合。每还旧舍觉荒陋,草树虽添漫稠杂。林塘移植势定增,未成已想风烟飒。朝晴夕晦各异状,倚杖閒看更铺榻。

细雨初晴暖尚微,小亭帘幕护春晖。曲尘波动鱼初上,金缕条长燕未归。

折简王春涓胜日,执舆邻曲集侨官。奕娃红手凌寒怯,歌颈涂芗诉白宽。膏沐柳梅牵屐齿,冶妍桃杏压栏干。珍烹斗赛携英黠,娱老妆楼叠肉槃。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勿贻麟楦笑,千古愧公卿。

回禄为火神,威权尤贵重。年来何失职,权为盗所弄。此盗假尔威,蜂蚁聚徒众。煌煌万炬光,灼燎随所纵。烟氛障白日,烘炙盛骚动。老幼哭无家,祸虐人所共。使人不见此,聪明欲何用。神而审其然,可得亡制控。忍使盗意满,生民负焦痛。尔过不可文,反躬当自讼。

一霎雕栏疏雨罢。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尽日暖香熏柏麝。西施醉起留归驾。酒满玻璃花艳冶。莫负春心,快饮千钟罢。春在燕堂帘幕下。年芳不问东君借。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

入云晴劚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反复小学书,昏目如芒刺。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举头视东牖,朝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