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作品评述

《司命宫杨道士息轩》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
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
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
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
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诗意:
这首诗以宁静的坐禅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时间的感受,表达了人们在无所事事时感受时间的变化:一天过得如同两天般漫长。作者以七十年为寿命的参照,表示人的寿命很短暂,即使活到七十岁,也只相当于一百四十天。诗中通过对黄金和白发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白发日夜增长。最后,作者以东坡老来发出的感叹,提醒读者珍惜当下,以及对时间的把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的坐禅场景以及对时间的感受,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黄金和白发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人的无情侵蚀,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最后两句以东坡老来发出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读者的劝勉,希望读者能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

整首诗以简洁的表达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思考。苏轼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发人们对于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这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富有思想深度的佳作,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昔日祺山院,今惟认土丘。有僧逃债去,无主施钱修。野叟樵难禁,岩仙弈未休。何须悲幻境,佛比作浮沤。

雁岂关兵气,鱼常被火灾。御军先择将,立国可无财。济世须人物,忠言是福媒。西山今已往,更待鹤山来。

阳峰一别十余载,今日南关始见君。龟范马图俱寂寂,兽蹄鸟迹正纷纷。官名已逸归郯子,竹纪终须入汲坟。造物无情余辈老,后生谁可托斯文。

初寒偏著苦吟身,情话时时过近邻,嘉穟连云无水旱,齐民转壑自酸辛。室庐封鐍多逋户,市邑萧条少醉人。甑未生尘羹有糁,吾曹切勿怨常贫。

短发行秋郭,尘沙记旧禅。长天依片鸟,远树入孤烟。野旷寒沙外,江深细雨前。马蹄怜暮色,藤月自娟娟。

人正肇届时多祜,凤历惟新景载阳。双阙布和云气郁,千门献寿玉声长。东风入律三边静,北斗回春万物芳。朝暇肃诚颁睿藻,缙绅交抃捧尧章。

我心烱烱君应识,万事都慵独吟癖。二年客眼看京华,可见无媒进无益。势门所喜在佞豪,直语空拳无一怿。爱君挺拔生贵家,不学庸儿醉朱碧。两提试笔赋翰林,落落金声天上掷。改丞殿省头不回,直把群经重研摭。相逢怜我犹滞濡,四十金闺未通籍。势门宜不容此身,赖有君家好投迹。

醉里谁分主与宾,离觞到后莫辞频。感怀今日知何日,屈指三春破二春。北郭忍教风送客,江湖犹赖雨留人。晚晴依旧山光好,稳稳移舟傍玉津。

我家大江左,江水日夜东。遥瞻发何处,乃在西南穷。相望邈异境,正北一水通。故令我与子,迹远心自同。我生寡所谐,强颜红尘中。倦飞矫归翮,饥吟咽寒蛩。独欣得吾子,万虑一笑空。时时出秀句,醒我如风松。当知山泽臞,不鄙犀角丰。弹冠实伊始,此生各飞蓬。卜邻固未必,即事

残腊里,早梅芳。春信报新阳。晓来枝上斗寒光。轻点寿阳妆。雪难欺,霜莫妒。别是一般风措。望林人意正夭饶。又看长新条。

移家东郭十年前,东郭移家又十年。尽割烟萝还地主,遥驱鸡犬下江船。生非弱草何须土,行若高云不系天。已断因缘去来想,浮踪那得受人怜。

一夜西风玉凉枕,梦回明月在横塘。分明记得相逢地,笑隔荷花唤阿郎。

乌啼霜月夜寥寥,回首离城尚未遥。正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

寝处妆铅未卷钗,孤云花带月边来。六宫帘幕金鸾冷,露湿晨烟啄翠苔。

不把一言裨万乘,祇叉双手揖三公。

中外三孤遗,康宁百岁期。荣於列女传,美矣二南诗。蝉蜕无馀恋,龙渊有合时。十经汤沐赐,风木更须悲。

沿溪复践云,云边访道人。水声齐入耳,由色来遶身。闻君话经济,使我开精神。少微星在此,飞诏何因循。

睡盘山行崖插天,侬行山头下有船。逆船上迟步行速,舟人指侬夸为仙。

冬夜嫌长只望春,春宵又永更何言。睫梢强合终无睡,脚底相摩也不温。竟夕松风听到晓,忽明灯火看来昏。拥紬却起蒙头坐,顾影真成一病猿。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