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昔年禅诵地,荒草夕阳台。
仪凤有谁识,游人独上来。
古桐阴覆井,丛竹笋穿苔。
千古几兴废,北风吹雁回。

作品评述

凤凰台

昔年禅诵地,
荒草夕阳台。
仪凤有谁识,
游人独上来。

古桐阴覆井,
丛竹笋穿苔。
千古几兴废,
北风吹雁回。

中文译文:

往昔的禅修之地,
荒草丛生的夕阳台。
华丽的凤凰有谁能够辨识,
只有孤独的游人上了台。

古老的榕树给井盖上了阴影,
茂密的竹丛从苔藓中探出嫩芽。
千年过去,兴衰几经沧桑,
北风吹来,雁阵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凤凰台为背景,描绘了这个地方的废墟景象。凤凰台是宋代建筑家刘植创造的一座虚构的建筑,原本是一个供诵经禅修的地方,但如今已经荒废。作者通过描述凤凰台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事更迭的无常。

诗中的禅诵地已经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夕阳台,一片废墟的景象。凤凰象征着华丽和庄严,但现在凤凰台上却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这份华丽。孤独的游人是唯一登上凤凰台的人,这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考。

诗中描绘的古桐树将井盖遮住,竹丛从苔藓中钻出,显示了凤凰台已经荒废多年,受到了自然的侵蚀。岁月流转,几经兴废,但北风吹来,带回了雁阵,迹象着孤寂而凋敝的凤凰台仍然具有一定的岁月沧桑之美。

这首诗表达了岁月如梭,万物更迭的主题,揭示了人事无常和尘世的虚幻。凤凰台的废墟象征了人类的荣辱兴衰,而孤独的游人则显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寻求内心情感的深思。整首诗给人以萧然寂寥、思绪万千的感觉。

诗词推荐

青青拱把木,人见毫芒时。只恐不早种,既种何用疑。枝条日已茂,雨露日已滋。摇本固不可,爪肤复奚为。惊飙屡欲折,积雪久自支。昔日靖郭君,四十馀男儿。中有不举子,其事乃甚奇。驰声自薛起,有谁敢齐窥。君今已骑鹤。莫问腰缠资。主人今晋公,相量千顷陂。溲勃且并用,参苓

孤舟路渐赊,时见碧桃花。溪雨滩声急,岩风树势斜。猕猴悬弱柳,鸂鶒睡横楂。谩向仙林宿,无人识阮家。

海内文章伯,湖边意绪多。玉尊移晚兴,桂楫带酣歌。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郑庄宾客地,衰白远来过。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昔幸参朝列,於公更有连。规橅包世界,风义薄云天。送别诗犹在,贻书墨尚鲜。伟人无复见,惟务宝青毡。

伍山钟秀出人龙,头角峥嵘意气雄。须著父兄深责望,好从师友细磨砻。始勤却是终身福,下学方收上达功。它日前程相约处,杏园多少马头风。

绣袜空中起,湘裙风外飞。倒垂倭堕髻,妒杀路傍儿。

溪山惨残岁,况乃值深冬。清晨率其属,肆礼凝琳宫。漠漠冒原露,凄凄隔水风。南方异气候,霜叶未全红。忽忆簪史笔,早趋辟苍龙。拜舞东阁上,佳气郁葱葱。谈笑出右掖,交游尽英雄。老大心已矣,依然魂梦中。

旗盖运迁,衣冠事乖,岂非命来。自黄粱枕觉,分明看破,翠蓬舟近,及早抽回。谁料山深,也同鼎沸,步步危机忙里催。愁无奈,过青山万叠,碧水千隈。此愁何计能推。算何日天教眉锁开。记六桥花舫,晴边访柳,孤山草酌,雪后评梅。回首西湖,伤心前事,覆水如何收上杯。东风好,

淮上秋来物意闲,又乘轻舸信帆还。一浮一没水中鸟,更远更昏天外山。斜幅缠踍兵吏至,浓金洒纸颔珠颁。欲酬已觉不能敌,尽日临风思自悭。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向来淮海说三秦,脚蹈苏门最绝尘。莫道江山歇英气,如今文物有斯人。黄埃九陌谁知子,青竹千年独问津。未得相看已相识,只惭空叹蜀庄珍。

凝云商作雪,顷刻满天涯。片片疏还密,霏霏整复斜。映窗疑月影,着地似杨花。四望浑同色,微茫认黠鸦。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催花初过社公雨,对酒喜烹溪友鱼。尽道乱山穷绝处,年华未觉异吾庐。

江亭重执手,雪压暮湖平。台阁逾三载,统歌又一城。遗乡因楚俗,令尹似湘清。别驾余知已,分延吒寄声。

冷落韶光谷雨寒,一年孤负倚阑干。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

转璇枢兮上亭亭,一语契兮惊群星。味清净兮不可经,玄复玄兮发新硎。

滟滟冰轮林上头,烟锁雾敛桂花浮。要看夜静天如水,莫遣疏帘不上钩。

欲将玉律播平康,长见单于拜未央。相国正须如治郡,春风随处有甘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