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斋杂咏二十首·嘲染鬓者

万事关心两鬓秋,柳灰何用苦文羞。
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

作品评述

《矮斋杂咏二十首·嘲染鬓者》是宋代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述人们对斑白鬓发的无奈和嘲讽,表达了岁月无情、时光匆匆流逝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事关心两鬓秋,柳灰何用苦文羞。
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鬓发为象征,揭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第一句"万事关心两鬓秋"表达了人们对于外貌衰老的担忧,鬓发的斑白暗喻岁月的流逝。"关心"一词则暗示了人们对自身容颜衰老的关注和焦虑。第二句"柳灰何用苦文羞"通过柳灰染发的方式来解决鬓发斑白的问题,但作者嘲讽地指出这种人为的掩饰只会带来更多的尴尬和羞耻。这种做法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最后两句"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霜雪象征着岁月的磨砺,催人衰老,而青山则是对长寿的象征,但即便是在青山上也会有白发的存在,这暗喻着岁月的无情和不可逆转的衰老过程。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岁月流逝和容颜衰老的感慨和无奈。通过对鬓发的描绘,诗人以微妙的方式表达了时间对人的摧残和不可逃避的现实。诗中的嘲讽和讽刺也表明了对于人们通过染发等方式来掩饰年龄的无奈和无效性。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传达了深刻的感慨,引发读者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金石论交古所希,朱颜相结少年时。自嗟龌龊逢人少,尤喜轩昂出众奇。文字往来谐律吕,笑谈错杂和埙篪。近闻俗语多才间,愿子高歌锦与箕。

过重阳三九。正日行析木,方移旦柳。天公爱黔首。念整顿乾坤,须还大手。蚌珠才剖。玉麒麟、世间希有。想当年,玉燕投怀,瑞气应冲牛斗。非偶。节逢庆会,华渚虹流,北枢电绕。明良须偶。盈月第、分前後。念元鸟生商,嵩神孕甫,两听管弦新奏。愿年年,主圣臣贤,与天长久。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

风横云低雨脚斜,一枝柔橹暮咿哑。昏昏醉卧知何处,推起船篷忽到家。

身既远市朝,足不到州郡。但知食与眠,此外不暇问。

侯芭老于玄,后山称嫡孙。师法苟自是,顾可名他门。欲观尹方斋,请视周伯仁。我亦识此老,一尊思细论。

彼姝复此粲,人面外堪看。鹦鹉虽能语,芙蓉岂耐寒。舌酣元可畏,背毁更多端。昵昵徒为耳,云龙许控抟。

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著诗。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

长松十里晓冥冥,行尽松林到法城。悄悄虚廊无客语,阴阴众绿有莺声。新荷万点土花碧,白鹭一行春雪轻。麦秀渐渐桑叶暗,怳然如在故园行。

停桡矶下奠椒觞,草木犹闻翰墨香。飞燕已辞青琐闼,长鲸自上白云乡。他年有梦游天姥,此夕无魂到夜郎。西望长安漫惆怅,金銮春殿久荒凉。

深随石窦千寻去,远自云峰十里来。

春前一寸雪,春后一犁金。万里烟瘴息,九农和气深。

软暖炉星火,新香甑雪糕。老人消一睡,守负为徒劳。

残发萧萧不满簪,衰年亦自惜光阴。作碑谀墓已绝笔,紬史藏山犹苦心。穿破绿钱多稚笋,惊飞红雨有幽禽。北窗睡起摩挲眼,更觉清风直万金。

欢怕如凤来衔诏,喜气如鸡去揭竿。

壮志蹉跎隐事差,瓣香稽首向南华。岁收别业无千绢,晨起斋厨止一麻。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金瓶烂熳簪姚魏,谁问幽兰涧底花。

篱落花无赖,春寒手自治。但留根本在,终有发生时。雨露曾何择,山林未易移。吾知勤抱瓮,一任化工为。

更无人未识东州,晚得吾宗第一流。编磬在县金奏合,清冰出壑玉壶秋。喜才一见还分袂,怀欲多言但倚楼。亦有鄮山三四友,可令观政话然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