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曲

帐中歌吹作,玉座翠帘曛。
西陵迷望眼,日暮起浮云。

作品评述

《铜雀曲》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述帐中歌声和翠帘笼罩的玉座,展现了一幅宫廷的景象。另外,诗人以西陵和日暮起浮云作为意象,表达了一种遥远而凄美的情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帐中歌吹作,
玉座翠帘曛。
西陵迷望眼,
日暮起浮云。

诗意:
《铜雀曲》通过描绘帐中歌声和翠帘笼罩的玉座,勾勒出了一个宫廷的场景。这种场景中展现的歌声和宝座的华丽装饰,给人一种豪华和庄严的感觉。然而,诗人又以西陵和日暮起浮云为意象,表达了一种迷离和凄美的情感。西陵代表着远方,而日暮起浮云则象征着世事变幻,暗示着离别和无常的情感。

赏析:
《铜雀曲》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宫廷的壮丽景观,通过翠帘和玉座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华美而庄严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西陵和日暮起浮云的意象,为诗词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情感色彩。西陵的迷望眼传递出一种遥远的思念和离别之情,而日暮起浮云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于宫廷华美背后的无常和离别的感慨。

《铜雀曲》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意象,传达了作者在宫廷景象中所感受到的豪华、庄严和凄美的情感。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共鸣。同时,诗人的表达方式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余韵和遐想,使得这首诗词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先生富贵本无心,冰节从来照士林。三载调元名愈重,七章告老意何深。九重屡挽音形玉,一念观回归散金。此是吾邦真伟事,清风万古孰追寻。

偃息冷云边,悠然白已玄。动时皆物役,静处是吾天。虚牖延萝月,连筒引竹泉。心期终不出,就此了余年。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客星??照天潢,许署头衔著作郎。翠墨未干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箕山惟一瓢,襄邑亦四壁。古今一许氏,传家以清白。茶山与东莱,三诗映圭璧。后来二三贤,题品互紬绎。南轩推学授,晦翁要事实。亦有小东莱,经济亦何切。极意深源流,敷殖久大业。临川有二许,我来秋萧瑟。抚卷三叹起,寒花香的皪。

企仰仙岩岁已深,此行一见即知音。水帘不卷非朝夕,芝石长生到古□。孤鹤来迎疑识面,片云飞去出无□。相逢总是旌阳侣,唤起先生问剑□。

白布裙襦雪满颠。携扶伛偻拜车前。皆言庾氏相因粟,犹是君侯不饮泉。自昔活民须有备,即今去客愧无权。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

领合号亲贵,光宗始用儒。谅惟医国手,果验活人书。负郭可税驾,行田宜蹇驴。相看满川月,无计遣长须。

一抹明霞暗淡红,瓦沟已见雪花溶。前山未放晓寒散,犹锁白云三两峰。

生植依山谷,移根伴此君。丛中抽紫干,幽处吐清芬。入室能俱化,同心自远闻。灵均元不试,委佩楚江濆。

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或乏儋石储,或穿带索衣。弦歌复觞咏,乐道

子规解劝春归去。春亦无心住。江南风景正堪怜。到得而今不去、待何年。无端往事萦心曲。两鬓先惊绿。蔷薇发望春归。谢了蔷薇、又见楝花飞。

青山不似岁华老,白酒最於鸥鸟亲。十事九休书作崇,百无一有砚生春。贫中只是寻常日,醉裹何知见在身。却喜东风公道在,池塘吹绿涨痕新。

万生总总各殊廪,中间变化通希夷。大椿一万八千岁,蟠桃结实千年期。虽云阅世最久远,要自与物同推移。不如长松老为石,仙家旧家尤环奇。尝闻道士马自然,曾见天宝观前屈铁枝。指云此木三千年,去后合变坚凝姿。当时山上五里松,龙拿虎蹲相与蜕化无余遗。六丁夜半奉玉敕,雷公

昨日晴暄尽十分,无端寒湿复今晨。苍颜华发差挑老,急雨颠风屏当春。只有观书堪遣日,从来病眼不如人。诗名满世真何用,更赚先生愿卜邻。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鸀鳿窥,潋滟无因见。鱼戏莲叶东,初霞射红尾。傍临谢山侧,恰值清风起。鱼戏莲叶西,盘盘舞波急。潜依曲岸凉,正对斜光入。鱼戏莲叶南,欹危午烟叠。光摇越鸟巢,影乱吴娃楫。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吴楚乡风异,悲欢物态多。岁华惊晚暮,吾道恐蹉跎。莫唱黄鸡曲,宁为白石歌。明年六十一不醉待如何。

江边旧业半雕残,每轸归心即万端。狂折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楼寒。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难。同病同忧更何事,为君提笔画渔竿。

春冰消尽草生齐,细雨香融紫陌泥。花里小楼双燕入,柳边深巷一莺啼。坐临南浦弹流水,步逐东风唱大堤。还忆当年看花伴,锦衣骢马玉门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