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十之九)
闻道不嫌晚,悟了莫悠悠。
过时不炼,今生乌兔恐难留。
些子乾坤简易,不问在朝居市,达者尽堪修。
火候无斤两,大药本非遥。
守旁门,囚冷屋,望升超。
迷迷相授,生死不相饶。
未识先天一气,孰辨五行生克,不向眼前求。
试道工夫易,福薄又难消。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十之九)》是夏元鼎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道不嫌晚,悟了莫悠悠。
听说真理并不嫌晚,一旦领悟就不要犹豫。
过时不炼,今生乌兔恐难留。
若错过时机不修炼,今生的机遇恐怕难以把握。
些子乾坤简易,不问在朝居市,达者尽堪修。
天地间的法则很简单,不需要问候官场或市井,只要有智慧的人都可以修行。
火候无斤两,大药本非遥。
修行的火候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修行的大药其实并不遥远。
守旁门,囚冷屋,望升超。
守住旁门小道,困在寒冷的房屋里,仰望向上超越。
迷迷相授,生死不相饶。
彼此迷茫而互相教授,生死不会相互放过。
未识先天一气,孰辨五行生克,不向眼前求。
尚未了解先天的气息,如何辨别五行相生相克,不应只追求眼前的东西。
试道工夫易,福薄又难消。
试图修行的工夫虽然容易,但积累福德却很难消耗。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主题。诗人提醒人们,领悟真理的时机并不会因为晚而嫌弃,但一旦领悟就不应该再犹豫。诗中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指出修行的法则并不复杂,不需要过多的纷扰,只要有智慧的人都可以进行修行。诗人还提到修行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需要追求遥远的目标,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和境遇。诗中也探讨了修行的困境和挑战,描述了修行者常常在边缘、孤独、艰苦的境况中追求超越。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超越眼前的迷茫,不只追求表面的东西,而是应该追寻内心的真正境界。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观念,呼唤人们在现实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提升。
作者介绍
夏元鼎的生平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少从永嘉诸老游。好观阴符,尝游祝融峰,自云遇仙人指授,因为作讲义。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夏元鼎能词,著有蓬莱鼓吹一卷,《强村丛书》又注阴符、药镜、悟直三书,真德秀为之序,《度上腐谈》并传于世。
夏元鼎又号西城真人。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尝入仕为宦,奔走燕齐间,年届五十,方弃官学道。精于《崔公入药镜》、《黄帝阴符经》及《悟真篇》三书,著《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黄帝阴符经讲义》四卷及《崔公入药镜笺》等,章剖句析,皆有灼见。南宋学者真德秀与其交往相善,并为之撰序,称元鼎所著“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其所述丹法强调自身修炼,属南宗清修派。《悟真篇讲义》取《悟真篇》诗八十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依据张紫阳“三教合一”之旨,征引《道德经》、《阴符经》、《参同契》、《入药镜》、《龙虎上经》、《钟吕传道集》、《西山会真记》、《指玄篇》等与炼丹密切相关之道书,逐一诠释,以阐发修炼内丹之要。《阴符经讲义》则据四百余文字本经文,逐句逐段释义,以阐内丹修炼之旨。其中卷四为《图说》,内载日月圣功图、奇器万象图、三教归一图、五行生成图等。每图后有图说,以解图象之意,皆本于南宗,多论天地阴阳五行化生及金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