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王司训超拜和平令赋此送之》
拼音和注音
xiāo xiāo mù xu guǎng wén duō , hū zuò pān jiā huā mǎn k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冷落凄清的样子。
苜蓿: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重要牧草和绿肥。叶互生,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花蝶形,呈紫色。结荚果。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古代专指紫苜蓿。现也作为紫苜蓿、南苜蓿等的统称。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萧萧苜蓿广文多,忽作潘家花满柯。
久矣上书新礼乐,可能为政倦弦歌。
丹砂不必寻勾漏,桂酒还闻近博罗。
自是君身有仙骨,双凫非远问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