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江涨二首

越井冈头云出山,牂牁江上水如天。
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
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
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帷浥旧香。
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
先生不出晴无用,留向空阶滴夜长。

作品评述

《连雨江涨二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雨水使江水涨溢,人们避雨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连雨江涨二首》

越井冈头云出山,
牂牁江上水如天。
床床避漏幽人屋,
浦浦移家蜑子船。
龙卷鱼虾并雨落,
人随鸡犬上墙眠。
只应楼下平阶水,
长记先生过岭年。

急雨萧萧作晚凉,
卧闻榕叶响长廊。
微明灯火耿残梦,
半湿帘帷浥旧香。
高浪隐床吹瓮盎,
暗风惊树摆琳琅。
先生不出晴无用,
留向空阶滴夜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连绵雨水为主题,通过描绘雨水的连绵不断、江水的涨溢以及人们避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首联以越井冈头云出山、牂牁江上水如天的形象描写,展现了雨势的磅礴和江水的泛滥,给人以天地相连、气势磅礴之感。

接着,描写了人们避雨的情景,使用了床床避漏、浦浦移家等词语,展示了平民百姓在雨水中的艰辛生活。人们不得不躲避雨水,甚至连床都要避雨,用蜑子船来移动家庭财物,生活的困境可见一斑。

第三、四联通过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雨势的猛烈和人们对雨水的无奈,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雨中的安眠情景。

然后,诗人转而描写楼下平阶水的情景,令人回忆起先生过岭年的往事。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友人,诗人对友人的离别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在这里得到了表达。

接下来的两联描述了急雨萧萧作晚凉的情景,通过卧听榕叶响长廊、微明灯火耿残梦等描写,表现了雨夜中的幽静和寂寥。带有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最后两联以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的描写,表现了风雨交加中的动荡和不安。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出现在晴朗的天气中,而不是留在这个寂静的夜晚。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腻的雨景和人们避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通过对雨水、江水、床、船、榕叶等元素的描绘,给人以生动的感触和意境。整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又反映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困苦和情感体验,充满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态的思索。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仙槎江口槎溪寺,几度停舟访未能。自恨频年为远客,喜从异郡识高僧。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何日却飞真锡返,故人丘木翳寒藤。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欲访西湖久未晴,故应穿屐踏泥行。不因世事无时尽,那识波光有底清。翠竹碧莲迷上下,雕栏画阁压峥嵘。扁舟正好频来买,烟景何人与子争。

高人持远流,净行在林丘。观与心为度,身将世作仇。不曾过午食,常满六时修。苦海人求度,师应驾法舟。

公子独忧生。丘垄擅余名。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宁追宴平乐。讵想谒承明。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飘飖河朔远。飐飚飓风鸣。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枯桑落古社。寒鸟归孤城。陇水哀{?/叚}曲。渔阳惨鼓声。离寄来远客。安得不伤情。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迎锡清风扫宿埃,烟霏空翠画图开。西山山上千年鹤,认取年年一度来。

悠悠干禄利,草草废渔樵。身世堪惆怅,风骚顿寂寥。高秋期步野,积雨放趋朝。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

泽居仅足不求余,旷快真同纵壑鱼。平日酷憎蝇附骥,暮年肯作鹤乘车?齿摇但煮岷山芋,眼涩惟观胄监书。此际自应还往绝,本无心与俗人疏。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不眠听竹雨,高卧枕风湍。

远络丛峰间,平流盘石上。月照欲成潭,风吹不生浪。声兼寒叶下,色映秋苔涨。野客照羸颜,曾来倚筇杖。

稚子家人俱可怜,江南烟水路绵绵。开船好是烧灯后,下马何由醉眼前。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_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昼空征雁横。

濮上今秋月,於人太有情。银盘随水涌,素练截江横。岸阔且犹近,船虚夜自明。寒光连上下,万里一心清。

玉龙卷动海千寻,一滴天瓢水尺深。农父带云耕宿润,使君喜雨入新吟。浪低麦陇收难速,针短身畴插未禁。三日顿回生意满,天心只在我公心。

娇黄新嫩欲题诗,尽日含毫有所思。记得玉人初病起,道家妆束厌禳时。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窈冥无穷,肸乡斯融。来终嘉荐,归返遥空。惟神之归,欣安导和。惟神之泽,于彼滂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