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作品评述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翠绿的山峦层层叠叠,走到了土囊的尽头。
这两句描绘了苏辙游览泰山时所见到的青山连绵不绝的景象。诗人用"土囊"比喻自己的旅途,表达了泰山的壮丽和辽阔。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高耸的岩石云端,日光稀薄,美景宛如刚洗过一般妩媚动人。
这两句描述了岩石高耸的景象和清新的美景,给人以清凉、宁静的感觉。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进入寺门,尘埃的烦恼烦扰,洗净后得到清澈纯净。
这两句表达了苏辙进入灵岩寺后,身心得到净化和舒缓的心境。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在高堂中见到真正的修行者,不由自主地鞠躬致敬。
这两句表达了苏辙对于修行者的敬意和钦佩之情。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祖师是古代的禅宗前辈,曾经亲自开启了这个修行的道场。
这两句称颂了灵岩寺的祖师古禅伯,表达了对祖师的敬仰和敬重。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人们的痕迹依然稀少,夜晚有豺狼出没。
这两句描绘了灵岩寺僻静的环境,暗示着修行者们在这里面临着各种困难和考验。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白鹤引导着清泉,甘甜的芳香胜过美酒。
这两句描绘了灵岩寺内清泉的清新和香气的芬芳,表达了修行者们在这里能够得到内心的滋养和安慰。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钟声在青龙口回荡,阳光照耀在白石台阶上。
这两句描绘了灵岩寺内钟声悠扬和阳光明媚的景象,给人以庄严和祥和之感。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不仅可以满足于吃素和简单的饮食,更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
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们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提升,而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享受。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寺中居住着三百位僧人,饮食起居都得到了满足。
这两句描绘了灵岩寺内居住着三百位僧人,他们的饮食起居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安排。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只要内心清凉,四方的人都是兄弟。
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们的内心境界,只要心灵纯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团结。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何必说庇护华丽的房屋,吃苦就像吃荠菜一样。
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们应该摒弃对物质的追求,而能够接受艰苦的生活方式,以苦为乐。

这首诗词《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通过描绘泰山景色和灵岩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苏辙对修行者的敬意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诗中融入了佛教的修行思想,强调了修行者应该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修行者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泰山和灵岩寺的描绘,传达了苏辙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倡导。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六月出师平玁狁,九天选将下文昌。车鱼辟士应难得,诗礼临戎亦未妨。缓急羽书须自草,平安烽火镇相望。柳营禀畏将军令,毳幕怀来塞下羗。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关山万里边尘静,亭馆三冬朔雪狂。笛怨梅花新度曲。樽倾竹叶浅飞觞。

我来交趾郡,南与贯胸连。四气分寒少,三光置日偏。尉佗曾驭国,翁仲久游泉。邑屋遗甿在,鱼盐旧产传。越人遥捧翟,汉将下看鸢。北斗崇山挂,南风涨海牵。别离频破月,容鬓骤催年。昆弟推由命,妻孥割付缘。梦来魂尚扰,愁委疾空缠。虚道崩城泪,明心不应天。

何须观始重,友分固非疏。况复羁孤极,同经忧患余。晚成应大器,先得类凡鱼。游衍陪严忌,声华诵子虚。蒲轮诏枚叔,驷马宠相如。莫忘西都日,寒窗夜读书。

盘盘翠城山,君在城中住。溪流第索转,冈势复回互。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漠漠领头云,霏霏岩底务。中间列亭榭,佳景实天付。物象皆自然,人巧谁能寓。浮生欲何事,有此即乐处。况君弟兄贤,信道各已固。诗书诲儿侄,觞豆燕逢遇。敢问彼簪裾,何发此巾屦。

金闺平贴被青青。宝街球路绫。晓风吹枕泪成冰。梅梢霜露零。金鸭暖、宝熏腾。晴窗枯冻蝇。梦魂空趁断云行,江山千里程。

劳车发危坂,倦艘失飞湍。滔滔褦襶子,疾走殊未阑。鹤仙摆名宦,结庐松江干。笑拍萍风浮,瞬视草露溥。图川不愧辋,序谷宁先盘。门岂俗驾拒,室无哀筝弹。按行松菊间,澹然有馀观。莲巢众香聚,浮天百忧宽。秋光敛洲渚,暮翠笼峰峦。我来挟良朋,道故盟未寒。练颜仰孤标,耐久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

阴阳升降定沉浮,九候之前大火流。人远祗同千里月,天高谁放一轮秋。飞萤眇眇何时见,惊鹊纷纷特地愁。陋屋穷檐无不照,清光岂独射高楼。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黯黯东牖闇,寂寂吾庐闲。粗粝饱妇子,苜蓿无余盘。雁急天欲雨,鸡栖日已寒。老人袖手坐,一杯聊自宽。

松风一榻雨萧萧,万里封疆夜寂寥。独坐瑶琴悲世虑,君恩犹恐壮怀消。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巡檐徒四立,顾影晚兴嗟。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蜀严好沉冥,日食止百钱。卜筮人所轻,久之操弥坚。君子有所贵,乃不在当年。百世有知音,何必钟期然。子云大区区,誉之公卿间。卑哉益州牧,乃欲吏高贤。岂无王侯贵,敢见不敢言。斯道诚两得,永为后世传。

雨余沙路润无泥,潋滟溪流与岸齐。苒苒年华催我老,酣酣春意得人迷。联珠便觉新诗富,浮玉还听雅唱低。杨柳缓摇阴正午,谁家篱落一声鸡。

梦里篙师忽叫滩,老夫惊杀起来看。前船过尽知无虑,末後孤舟胆自寒。

时人不识田园乐,只羡相如驷马归。

人赋红梅少,予诗为补遗。霞融姑射面,酒耻寿阳肌。太洁遭时妒。独醒为众疑。漫随春色媚,自保岁寒姿。

治极发闻,不瑕有芬。嘉玉陈幣,神国欣欣。诚心昭著,钦恭无文。以妥以侑,笃祜何垠。

千骑骎骎簇画辀,高旌大盖五骅骝。斋中酒美连翩醉,湖上花繁烂熳游。鸡犬相闻通故里,旨甘绝奉晨羞。祗应朝夕平津阁,得务君前立胜筹。

小沼鸣蛙吹,虚堂堕燕泥。对花容命酒,书事喜分题。僧舍乔林北,田家古道西。鹁鸠晴唤妇,谷谷傍人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