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孟浩然的《岘山饯房琯、崔宗之》
拼音和注音
zǔ dào yī guān liè , fēn tíng yì qí cu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原诗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