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题小灵隐修广师法喜堂

浮屠藏家多在山,飞舟跨海烦往还。
不如广师开此堂,清旷不减山中间。
前有怪石天所鑱,莓苔模糊苍鬼颜。
我时跨马来扣关,访师对石终日閒。

作品评述

《为题小灵隐修广师法喜堂》是宋代郑獬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山中的广师法喜堂,以及诗人在这里的一段闲适时光。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浮屠藏家多在山,
飞舟跨海烦往还。
不如广师开此堂,
清旷不减山中间。
前有怪石天所鑱,
莓苔模糊苍鬼颜。
我时跨马来扣关,
访师对石终日閒。

诗意:
这首诗词以山中的广师法喜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在山中修行的生活方式的赞叹和向往。诗人认为修行者应该选择山中修行,而不是在海上漂泊。广师法喜堂清幽宜人,与山脉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描述了广师法喜堂前的奇特石头,以及石头上苔藓模糊的形象,暗示了修行者在这里可以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诗人曾多次骑马来到广师法喜堂,与修行的师傅交流,整日悠闲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广师法喜堂,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诗中的"浮屠藏家多在山"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多选择在山中修行的观点,山脉被视为修行者的庇护所。"飞舟跨海烦往还"一句则对比了山中与海上的不同,暗示了修行者选择山中修行的理由。"不如广师开此堂,清旷不减山中间"一句表达了广师法喜堂的静谧和独特之处。"怪石天所鑱,莓苔模糊苍鬼颜"一句描绘了广师法喜堂前的奇特石头,给人一种神秘的氛围。最后两句"我时跨马来扣关,访师对石终日閒"表达了诗人多次来到广师法喜堂与师傅交流的情景,以及在这里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广师法喜堂作为修行者的居所,给人以宁静和安逸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奇特的石头和苔藓模糊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广师法喜堂的独特之处。整体上,这首诗词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和与自然相融合的修行理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入山林、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舒适。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塞北风沙涨帽檐,路经灰洞十分添。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蒙不见尖。

冶城迤逦过清凉,城脚连云一带长。佛寺仙宫更游苑,杖藜知费几诗章。

宿雨新晴天色好。秾李夭桃,一霎都开了。燕子归来深院悄。柳绵铺迳无人扫。咫尺莺花还又老。绿入闲阶,只有青青草。参揣前期谁可表。此情不语知多少。

循行修竹林,爱此晚色净。萧然抱清节,每见敢不敬。香闻遥风度,阴过微月映。渭川游未能,吁嗟子方病。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磑舍临湍濑,罾船聚小潭。山形寒渐瘦,雪意暮方酣。久客情怀恶,频来道路谙。家山空怅望,无梦到江南。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兴王不患无功业,贼乱常忧在岁寒。能缓阿瞒移鼎手,长鋋此日愧渔竿。

铁瓮城头马乱嘶,金陵城下砲如飞。黑风卷地鼓鼙急,昨夜常州又受围。

三秋万里五溪行,风里孤云不计程。若念猩猩解言语,放生先合放猩猩。

自为山中归,屡见岁华易。不问眉间黄,唯观鼻端白。水石尽成趣,渔樵或争席。尘世未归人,营营复何益。

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清明月照羞无语,凉冷风吹势不禁。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吴苑弄船寻。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苦吟。

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并非铁肋铜筋骨,匣晨磁瓶厚布囊。

先生自卫客西畿,乐道安间绝世机。再命初筵终不起,独甘穷巷寂无依。贯穿百代尝探古,吟咏千篇亦造微。珍重相知忽相访,醉和风雨夜深归。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来包山下,三宿湖之湄。况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玉泉浣衣后,金殿添香时。客省高且敞,客床蟠复奇。石枕冷入脑,笋席寒侵肌。气清寐不著,起坐临阶墀。松阴忽微照,独见萤火芝。素鹤警微露,白莲明暗池。窗棂带乳藓,壁缝含云蕤。闻磬走魍魉,见烛

棹倚隋家旧院墙,柳金梅雪扑檐香。朱楼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滟滟长。八斗已闻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声名官职应前定,且把旌麾入醉乡。

我生甲申岁,同岁知几人。十中无一在,使我涕陨巾。尝试屈指数,谁登要路津。不过五六辈,踪迹半已陈。其一最先达,进为国大臣。宠荣无与比,近亦以讣闻。顾我何为者,本是陇亩民。持橐已过分,寿更近七旬。独恨苦拘缚,归志不得申。天复放我归,遂此自由身。湖山堪寓目,风月

勇退归来适旧游,家林禾黍一成秋。黄芦雪照沙头屋,明月波浮江口舟。耕道谁从夫子后,逃禅今与老僧俦。些桑试问陶彭泽,风味真醇相肖不。

梅里寻酸却得香,舌根未举鼻先尝。算来大似输他眼,老去犹堪玩雪霜。

端明仙去谱犹存,珍重君侯拂藓痕。法石白虽无一颗,太仓红已饱千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