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作品评述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上青山三百叠,
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
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
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
惟见孤萤自开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旅行途中的景色和感受。他在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的路上,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时山峰交错,如层叠起伏。快马和轻盈的衣袍在这美景中掠过,留下一抹迅疾的身影。苏轼在山脚下看到了一户人家,他们依山而建,竹林修竹,这个地方安静宜人。他渴望喝到一口清泉,这条横贯道路的清泉知道他的渴望。苏轼的芒鞋和竹杖都很轻软,他自由自在地行走。他找到了一张蒲草制成的床铺,躺在上面香滑舒适。当夜深人静时,中庭充满了微风和露水,唯独看到一只孤萤,自由地在开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轼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青山连绵起伏,给人以壮丽和宏伟之感,而快马轻衫的形象则表达了旅行的迅速和轻盈。作者倚山修竹的人家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清泉满足了苏轼的渴望,体现了自然的慷慨。芒鞋和竹杖的轻软让苏轼行走自如,展现了他旅行的自由与舒适。最后,夜晚的风露和孤萤的出现,将诗词的氛围推向了宁静和寂静之境。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自然风景和旅行的愉悦感。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和舒适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词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自然画卷。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寄身虽闲念未除,敌念赖有前贤书。如何昏花接旬月,古史散落经耘锄。我知禀赋分量浅,费出稍泰寻空虚。衣服饮食悉若此,耳目形体应相如。此如用多阴困阙,不似缓节安虚徐。解衾卧稳省开目,细琐悉悉分虫鱼。异时意气尚换举,欲取功烈规名誉。从天且乞一双眼,此外不敢求赢馀。

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去又如何去。住又如何住。但得山花插满头,休问奴归处。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吹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

把心期、半生孤负。玉堂元在何处。朱弦弹绝无人听,空操离鸾烈女。遇不遇。休更问、悠悠世事都如许。人生草露。看百岁勋名,青铜宾影,抚剑泪如雨。知谁语。落落江空岁暮。人间一梦今古。雷塘十里斜阳外,野草寒鸦无数。身世寓。聊尔耳、江山有恨谁堪付。冰心更芳。都说与梅花

老兔酣眠一夜霜,妖蟆健啖未渠央。人间今欠玉川子,生语聱牙满世香。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白杜相从远与刘,可怜衲子溷儒流。自嗟达巷知夫子,缅想诸荀从太丘。书寄洪乔寄尔耳,诗编杜集可容不。前山底处堪长望,我欲携筇上上头。

寄静不寄华,爱兹嵽嵲居。渴饮浊清泉,饥食无名蔬。败菜不敢火,补衣亦写书。古云俭成德,今乃实起予。戆叟戆不足,贤人贤有馀。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万马踏风衢,众尘随奔车。高宾尽不见,大道夜方虚。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英髦空骇耳,烟火独微如。厚念恐伤性,薄田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葺动。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

树老垂缨乱,祠荒向水开。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野鸟栖尘坐,渔郎奠竹杯。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

郊原雨过草萋萋,桑枯阴浓麦穗低。春色难留人易老,落花风里杜鹃啼。

雍雍盛典,肃肃灵祠。宾天有圣,对日无期。飘飖羽服,掣曳云旗。眷言主鬯,心乎怆兹。

上天弗恤。夏命其卒。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阑珊春事蚤啼莺,与客闲行出北城。社鼓冬冬催谷雨,炊烟续续过清明。夕阳古寺归樵影,流水空山吠犬声。如绣年光仍在眼,桃花零乱麦田横。

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