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八字眉低,四方口阔。
发色松雪寒,日光岸电烁。
橐签之空,枢机之活。
其间勿你安排,里许是谁造作。
影草不彰兮妙触无瘢,没身不殆兮长生有药。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修的僧人,与化主写真求取好评。
八字眉低,四方口阔。
发色如松雪般寒冷,阳光下闪烁着岸边的电光。
橐筒里空空如也,枢机却灵活运转。
其中没有你来安排,究竟是谁创作的呢?
影子和草不显现,却奇妙地触动了心灵,没有身体却不会受到伤害,长生之道有着秘密的药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禅修的僧人,他与化主(可能指画像或雕像)求取好评。诗中通过形容禅修者的外貌和特质,展示了他们的冷静和专注。禅修者的眉毛低垂,嘴巴宽大,给人一种沉思的印象。他们的发色如同松树上的雪一样冷冽,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电光的光芒。诗中提到了橐筒和枢机,暗示着禅修者内心的空灵和思维的灵活。作者同时质问了读者,这些形象的创作并没有你的参与,那么是谁创作了它们呢?最后,诗中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他们的影子和草不显现,却能够奇妙地触动人的心灵,禅修者没有身体却不会受到伤害,暗示着他们掌握了长生之道的秘密。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通过对禅修者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他们的特质和禅修境界。诗词中运用了富有意象的语言,以形容禅修者的外貌和内心状态,表达了禅修的宁静和超越凡俗的境界。诗中的八字眉低、四方口阔,以及发色松雪寒等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冷静的氛围。作者通过描述禅修者与化主求赞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创作的思考,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者是谁,以及观赏者对作品的真实理解。最后,诗中探讨了禅修者的境界,影子和草不显现,却能够妙触人心,表达了禅修者通过内心的修炼能够触动人心灵的力量。整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修境界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给人以深思的启迪。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清羸隐几望云空,左掖鸳鸾到室中。一卷素书消永日,数茎斑发对秋风。菱花照后容虽改,蓍草占来命已通。莫怪人人惊早白,缘君尚是黑头翁。

茅屋三间槿作篱,白头婆子葺冬衣。儿童饱饭黄昏后,短笛横吹唤不归。

胸次玲珑达事端,入山买屋贮清寒。奉亲最乐危时见,与俗相忘实处看。閒辍琴书翻兔册,旋添竹树隔牛阑。疏衣淡饭门多闭,章甫何妨独旧冠。

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语出桑阴鸠妇喜,身穿麦秀雉雏娇。青山一任云来去,绿水多为风动摇。上下相安长官好,野亭闲坐听民谣。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西风吹信趣征鞍。日高鸿雁寒。稻粱啄尽不留残。侬归阿那边。无倚著,只苍天。将心何处安。长教子骏满人间。犹令侬意宽。

才不时宜嬾治生,学专信已一官轻。只今尚友须千载,独惜时无尚子平。

心澄气自爽,满目是青山。欲知拄颊意,一笑可忘言。

又入乱峰去,远程殊未归。烟萝迷客路,山果落征衣。欹石临清浅,晴云出翠微。渔潭明夜泊,心忆谢玄晖。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凌晨江畔倚筇行,正见横云冉冉生。失却前山寻不得,双尖微向日边明。

夏闰得秋早,雨多宜岁丰。今朝上东阁,昨夜已西风。田野一饱外,乾坤万感中。传闻招战士,人尚说和戎。

挂起梧桐月,先成一夜霜。与君飞大白,一口吸秋光。

林柯初脱叶,江国便知秋。雁过如将信,鸥眠不避舟。一丘终未遂,五斗祗堪羞。不有樽中物,凭谁破客愁。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汉武清斋夜筑坛,自斟明水醮仙官。殿前玉女移香案,云际金人捧露盘。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本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儿寒何衣,儿饥何

初见碧纱窗下绣。寸波频溜。错将黄晕压檀花,翠袖掩、纤纤手。金缕一双红豆。情通色授。不应学舞爱垂杨,甚长为、春风瘦。

白浪摇天,青阴涨地,一片野怀幽意。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遥岑寸碧。有谁识、朝来清气。自沈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斜阳外。隐约孤村,隔坞闲门闭。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桥静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

倦倚吴门思泬寥,怀人清致诗满瓢。池塘芳草梦初断,风雨落花魂正锁。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浦春潮。遥知药圃晓经劚,舍后蘼添绿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