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闲斋示一二道者,闲谈斋室中表达给道士的意思。
幽兰谁复奏,幽然清香的兰花谁再度奏响。
闲匣以端忧,空空的匣子里摆放着一颗发愁的心。
知止惭先觉,懂得适可而止,对先觉者感到羞愧。
归欤想故侯,归隐何时才能再现昔日的豪情。
山蝉铃阁晚,山中蝉鸣,宫殿里传出晚钟声。
江雨麦田秋,江边的雨水,麦田中的秋意。
唯有空门学,只有空门修行才能。
相期老一丘,期待与你相约到老的山丘上。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士的思考和领悟。他通过闲斋中的对话,表达了对心情的感慨和对懂得适可而止的敬重。他想起昔日的豪情,却又觉得归隐的路途艰难。诗中描绘了山中蝉鸣和宫殿里的晚钟声,以及江边的雨水和麦田中的秋意,给人以深沉和寂寥的感觉。最后他表示,只有通过空门学修行,才能相约到老一起度过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山中蝉鸣、宫殿里的晚钟声,以及江边的雨水和麦田中的秋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人以深沉和寂寥的感觉。同时,诗中蕴含了对道士的思考和领悟,表达了对懂得适可而止的敬重。最后,作者表示只有通过空门学修行,才能相约到老一起度过时光。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归隐修行的向往,给人以深远的体会。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