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夜无寐怀九日南山之游

代步仅一马,奄忽乏敝帷。
扶舆陟南山,幸有渊明儿。
树阴玩苔藓,稍读古板碑。
江湖岂无人,不如僧能诗。
稳坐勿竞险,羲农端在兹。
欢伯偶就招,引满奚容辞。
未饮觉秋寒,既饮忘百为。
何以得渡江,醉中初不知。
至今酒醒夜,绝叹斯游奇。

作品评述

《十一夜无寐怀九日南山之游》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代步仅一马,奄忽乏敝帷。
扶舆陟南山,幸有渊明儿。
树阴玩苔藓,稍读古板碑。
江湖岂无人,不如僧能诗。
稳坐勿竞险,羲农端在兹。
欢伯偶就招,引满奚容辞。
未饮觉秋寒,既饮忘百为。
何以得渡江,醉中初不知。
至今酒醒夜,绝叹斯游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南山游玩的心境和感受。作者代步只有一匹马,行程匆忙,连帷幕都破旧不堪。他扶舆登上南山,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名叫渊明的年轻人,两人一同游赏。他们在树荫下观赏着苔藓,略读着古老的碑刻。他们意识到江湖上不乏有才华的人,但认为与僧人相比,这些人的诗才不如僧人出色。

作者告诫自己要安于现状,不要争强好胜,以免冒险受伤。他提到了羲农,意指尊崇传统,将农耕道德与文化传统视为重要。作者突然愉快地遇到了名叫欢伯的人,他引导作者参与了某种活动,作者不禁忘却了百般烦恼,欢心满满。

作者醒来时,感叹自己原本没有喝酒,却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然而,当他喝醉后,忘记了自己渡江的目的,对这次奇妙的南山之游毫无所知。直到今天,当他清醒时,深夜里回想起这次旅程,不由得叹息这次游玩的奇妙和美好。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南山之游的情境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同时融入了对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南山之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与享受,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欢愉的思考。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华和感悟。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湖上秋深藕叶黄。清霜销瘦损垂杨。洲嘴沙斜照暖,睡鸳鸯。红粉莲娃何处在,西风不为管余香。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

是时天气炎,人事难调摄。饮水过于寒,饮汤过于热。得君之所惠,清净如油洁。不用脱巾漉,不用置篘{敝瓦}。亦不用多人,夫妇西廊月。一盏四肢畅,两盏百情灭。三盏即醺醺,五藏皆融泄。本不爱贪杯,独醒难过日。

奇峰相对接球庭。乍微晴,又微阴。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粤在千峰顶,重来二月天。雨红晴尚湿,波碧远相连。旌旆行云里,楼台落照边。一犁农事起,胡不早归田。

向上关,脚下路。才拟问如何,邯郸学唐步。

垂杨漠漠荇田田,何处春风十四弦。放鹤僧归天竺雨,听莺人过六桥烟。诗寻萝薜谁边寺,酒载桃花第几船。游子天涯魂易断,非关春树有啼鹃。

众绿扬新楚,初晴中薄寒。行山无阔步,陟巘有遐观。蕨紫拳犹小,松黄粉渐乾。无嫌一马瘦,径度两重滩。

杜宇声中鬓欲华,春风将绿又天涯。欠随江夏无双士,共看扬州第一花。想像烟云人跨鹤,淋漓诗句字栖鸦。蹇驴不管唐衫湿,醉兀归鞍暮雨斜。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谁推酆都扃,逸此魔十二。相群斗蟆供戏剧,绡墨何从拂其迹。两雄斗於前,四鬼相视欣欣然。小蟆对睨摊双膝,筠笼一蟆跳欲出。前者差壮一力肩,后者引索擎於拳。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妪探头觑。就中黄叟如蹲鸱,破帽长袍吾老馗。只眼直下看不匝,诸鬼乐与吾翁狎。四丁与蟆之魁

含情慷慨谢婵娟,江上芙蓉各自怜。别有法门弥阙陷,杜陵兄妹亦因缘。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鬓雪今千缕。更休休、痴心呆望,故人明主。晚学瞿聃无所得,不解飞升灭度。似晓鼓、冬冬挝五。散尽朝来汤饼客,且烹鸡、要饭茅容母。怕回首,太行路。麟台学士微云句。便樽前、周郎复出,审音无误。安得春莺雪儿辈,轻拍红牙按舞。也莫笑、侬家蛮语。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

有客就征骖,风前别酒酣。慈颜依膝下,归意满江南。去路草初歇,到家梅正含。短书无惜寄,别后抵清谈。

南徐开府未旬时,一扫烦苛布惠慈。孺子竟孤县榻望,伯牙空有绝弦悲。

管领孤梅近不窗,推排茗碗当壶浆。且然入局无公事,除却申台有印章。饭已抄经临小楷,兴馀挥句落斜行。不堪平日诗千首,刚被人求米万箱。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九分才是一分春,从此看春更七旬。行世功名初发脚,出门富贵即随身。棋逢要路方高著,马得亨冲定轶尘。伏枥自怜吾久矣,傍观甘作烂柯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