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品评述

端午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端午简析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作者介绍

江南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另《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四存文秀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诗词推荐

昨日追随阿母游,锦袍人在紫云楼。谱传玉笛俄相许,果出金桃不外求。先生以洪武庚戌夏五月辛丑卒,此诗其绝笔也。

端午节

仲春月既望,物侯恰分中。窗听五更雨,花开前日风。诗成止酒後,病怯举杯空。短发虽然黑,心如一老翁。

端午节

长安鬻碑者,遗我古鼎铭。不知其所来,有眼实未经。凡百十九字,诡怪摹物形。纵横下点画,不类子与丁。试考诸传说,其源已冥冥。宣王石鼓文,气韵殊飘零。始皇峄山碑,骨骼何冷竮。我恐鬼哭时,正为此物灵。安得不死神,提去询大庭。为我译其辞,读之骇群听。

端午节

身起中宵骨亦惊,一分年少已无成。松吹竹簟朝眠冷,雨湿蔬餐宿疾生。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相知莫话诗心苦,未似前贤取得名。灯涩秋光静不眠,叶声身影客窗前。闲园露湿鸣蛩夜,急雨风吹落木天。城见远山应北岳,野多空地本南燕。明朝欲别忘形处,愁把离杯听管弦。

端午节

郑南伏毒寺,潇洒到江心。石影衔珠阁,泉声带玉琴。风杉曾曙倚,云峤忆春临。万里沧浪外,龙蛇只自深。

端午节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端午节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端午节

碧梧清梦绕红萱,袖橘归来人倚门,七日喜称王母寿,经旬还捧谪仙尊。松知得算霜中树,梅报和羹雪外村。拄杖金鱼消息好,殷勤拜舞劝加飧。

端午节

遍阅同参入涅槃,傍观尽怪老僧顽。有诗传世天机浅,无史藏山笔钺闲。梦境瞿庄更唤醒,醉乡陶阮夹扶还。吾庐寂寂人稀至,不是先生爱掩关。

端午节

岸拖秋草绿。

端午节

须弥为骨露织躯,头角峥嵘塞太虚。大地耕翻无寸土,牧童鞭索岂能拘。

端午节

诞兴斯文,以天缜地。功加于民,实千万世。笙镛和鸣,粢盛岂备。肃肃降登,歆兹秩祀。

端午节

山横数里如鬟耸,水界千畴似砥平。花事已阑农事动,村村雨足一犁耕。

端午节

苜盘朝日照蓬蒿,消得长吟赋老饕。喜见监州有螃蟹,未须学士议车螯。案鲑三九漫青韭,斗酒十千无白醪。应为近来诗思少,故将饮兴发风骚。

端午节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端午节

幽趣无人会,须还我独亲。开书风为揭,得睡懒相因。雨后竹色净,月中梅意贞。北山小园景,莫怨未归人。

端午节

天惨云垂地,风寒雪塞涂。骤看花满眼,己觉粟生肤。冷屋无鸣漏,冰枝有立乌。马寒如}蝟缩,行役厌驰驱。

端午节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端午节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风定华犹落,鸟啼山更幽。只麽天真无少剩,莫於里许著丝头。

端午节

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竹竿袅袅鱼簁簁,此中自得还自笑。汗漫一游何可期,后来谁遇冰雪姿。上古初

端午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