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山·入翠

路入半山深处,穿云竟日忘归。
若扣山中何有,蒙蒙空翠沾衣。

作品评述

《游东山·入翠》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途深入半山之间,穿越云雾竟度过整个白天,忘却了归程。若是敲打山中,又会有何种声音?茫茫空中的青翠轻轻沾湿了我的衣衫。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游览东山过程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人在山中迷失了方向,时间也随之流逝,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整个白天,却无法回想起自己的归途。他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空中青翠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情与沉思。

赏析:
《游东山·入翠》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的云雾和青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游览东山时,迷失了方向,但他并不焦虑,反而沉浸在山中的美景之中,忘却了时间和归程。这种情绪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和对人生的超越。

诗中的“蒙蒙空翠沾衣”一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山中云雾环绕的景色,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这种境界使人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东山时的心境和感受,展示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宁静、超脱的美感。

作者介绍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门潇洒绝尘埃。渔舟下钓乘风去,药酝留宾待月开。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竹轩相对无言语,尽日南山不欲回。

多应谯国山边种,岂是嫦娥月里香,愿为儿孙积阴德,东堂时占一枝芳。

鬓毛日夜雪霜稠,冉冉年光逝肯留?酒力但资愁作祟,雨声偏与睡为仇。铭旌官职眼前事,史册姓名身後忧。毕竟此生何处是,江湖万里有孤舟。

去年曾借梅为寿。转眼垂孤小春又。一笑巡檐清影瘦。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唤取玉妃重举酒。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

堂前松竹挺千军,堂外青山万马群,横策时来按文阵,要须笔力起风云。

酒徒不复少年时,白发狂歌亦未衰。更与春风酬一醉,好花犹有两三枝。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女矮儿痴十口余,进时无业退无庐。一窗风雪韩城夜,火冷灯青照旧书。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人无害虎心,虎无作人意。彼此不关防,何妨打觉睡。

湖水春来绿,山云忧亦繁。如何隐君子,长啸掩柴门。

两点文章翰墨星,夜翱双鹤入青冥。楼前为忆张华剑,八百年来无自腥。

每惭疏散为吟诗,说破当知未大奇。似此误人多少事,如何两鬓不成丝。

常思羽衣人,宅此岩崖傍。□□通大道,玄关掩中黄。古朴宫殿□,偃亚松桂香。洞户漏夕月,木罅生□阳。叠齿上层巅,露井连曲房。断壁横广幕,矗石排吟□。蛰痕燕穴空,乳溜虬鳞张。清泉弄春□,灵草经冬芳。自笑老倒容,谁□刀圭霜。金版佩上籍,玉音歌洞章。□□夜森立,绛节

春风天远望不尽。

天上广寒种,人间方寸栽。田三和气溢,窦十庆源开。色阅风霜在,香包月露来。八窗秋竞爽,堪覆掌中杯。

絮花挼雪小桥寒,浑是苏堤柳下看。愁去不知春袖湿,晚风吹雨入阑干。

吾友尹绍伊,十年抱心疾。休然万事废,豆子黑如漆。从之问旧学,历历不遗一。佳篇间哇郑,法语杂方术。岂其遇人耶,托此访遗逸。张皇鬼物怪,漏泄宫禁密。君看服乌喙,孰与近参朮。

阁外柳条长,平湖半夕阳。雪消沙草绿,春动水烟黄。老渐思丘壑,贫犹典枌骦。理生无远计,曝背近东墙。

潞水雨余涨,燕山云外微。又圆篷底月,频换客中衣。路近心逾急,乡遥梦亦稀。汉京冠盖满,怀抱欲何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