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从事,从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作品评述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从事,从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离开徐州前往南京的情景和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他在诗中观察自然景色,感叹岁月的流转以及人事的反复。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深思之情描绘了他离开徐州、前往南京的旅途。诗人通过描写南京的自然景色,如成熟的麦田和樱桃树,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他将过去和现在相对照,以此反思岁月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青衫老从事"指的是自己在官场中度过的岁月,"从稳生髀肉"表示他逐渐变得年老和臃肿。"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和官位的更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农田生活的向往,他已经决定回归田园生活,过上平静的田舍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苏轼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语言,使诗词更加生动鲜活。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西风半空鸣且号,吴天点破吴鸿高。东溪车马走送客,白露衰兰轻若毛。客当西归乃东去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观洪涛。洗荡生前邑邑不平气,付与沧海之水随滔滔,却来广陵愿相见,拍手大笑倾新醪。一饮一石无一钱,莫管寒近脱弊袍。脱袍准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冻我曹。

溪上秋来晚更宜。夕阳西下处,碧云堆。谁家舟子采莲归。双白鹭,惊起背人飞。烟水渐凄迷。渔灯三数点,乍明时。西风一阵白苹湄。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黠卒前来意气雄,当阶缚我囚车中。飒飒惊飙动地至,城卷赤雾摧丹枫。城中之人走相视,城外萧萧嘶晓辔。道上残杨扫冻帷,过雁鸣蝉双迸泪。人生作吏何太苦,囊无一钱身被虏。可怜妻子尽畏途,南征白发愁豺虎。古来玉石怨俱焚,肮脏安能就圭组。

昔在儿童岁,曾陪竹马游。芗林叨共席,泛宅幸同舟。忽忽三年别,堂堂万事休。孤风亭下梦,犹记曩时不。

扶桑叶老玉窝新,不似黄金箔上身。四壁有光留片月,一丝无罅入纤尘。醉酣柳絮天涯梦,香暖梅花帐底春。机事息来还自笑,白头多少未闲人。

蝶梦初回栩栩。柳岸几声莺语。萍末起微风,山外一川烟雨。凝顾。凝顾。人在玉壶深处。

降敌知无日,和戎事已休。百年艰国步,九世忆家雠。获蔡驰新捷,收京有定谋。可无蜂虿虑,马健更防秋。

冰唯清,玉唯润。清润无风韵。此花风韵,自然清润传香粉。故应春意别,不使凡英恨。到春前腊後,长是寄芳信。此情闲,此意远。一点萦方寸。风亭水馆,解与行人破离恨。广寒宫未有,姑射仙曾认。向雪中月下,吟未尽。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澂澈一尘无,并辉清不夜。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惟有不死心,清光遍华夏。

白鹿原东滻水西,杨花漠漠草萋萋。那堪对此还醒别,况是醍醐鸟正啼。

女墙驾月子城东,暮色初来诗兴浓。绿暗红稀春结局,望中白鸟入青峰。

道士白发尊,面黑岚气染。自言王方平,学道古有验。道成白昼飞,人世不留窆。後有阴长生,此地亦所占。并骑双翔龙,霞绶紫云襜。扬扬玉堂上,与世作丰歉。

尘中名利热,鸟外水云闲。吾子多高趣,秋风独自还。空囊随客棹,几宿泊湖山。应有吟僧在,邻居树影间。

我本长殷周,遭罹历秦汉。四渎与五岳,名山尽幽窜。及此寰区中,始有近峰玩。近峰何郁郁,平湖渺瀰漫。吟俯川之阴,步上山之岸。山川共澄澈,光彩交凌乱。白云蓊欲归,青松忽消半。客去川岛静,人来山鸟散。谷深中见日,崖幽晓非旦。闻子盛游遨,风流足词翰。嘉兹好松石,一言

簟如秋水憩回廊,素月分辉百倍凉。山木交加无意绪,故教疏影到人床。

一桁门前柳,亭亭翠插空。悲秋宋玉宅,学舞楚王宫。夜映楼台月,朝牵鞭荇风。多情二三月,乱絮扑房栊。

篇什周旋角两雄,狂言顿觉九州空。一官未必贫能疗,三命何尝诗解穷。试问浮沉群僚底,争如歌啸乱书中。后山嘱望飞腾速,此意硁硁敢苟同。

官为人父母,身自奉其亲。结宇後园中,散步以怡神。寒温适所适,朝夕馈尔珍。诸孙同在傍,嬉戏情各均。庭下香草秀,梁中乳鸟驯。乳鸟名日乌,反哺岂不仁。香茶名曰兰,相袭使之纫。二物已可知,百里风俗淳。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