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眺

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
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
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
今宵寒月近,东北扫浮云。

作品评述

《晚眺》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汪万於。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倚着柴门,手执拐杖,
听到对岸传来泉水的声音。
夕阳从各个山岭中升起,
晴朗的雪把万山分隔开。
我静静地面对着豺狼的巢穴,
偷窥着悠闲的鹿群和野猪。
今晚,寒月逼近,
东北风吹散了浮云。

诗意:
《晚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晚景。诗人倚着柴门,用拐杖支撑着身体,静静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他能听到对岸传来泉水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夕阳从各个山岭升起,映照着晴朗的雪景,山与山之间被雪分隔开,景色壮丽而宁静。诗人静静地对着豺狼的巢穴,观察着远处的鹿群和野猪,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生存的法则。此时寒月逼近,东北风吹散了浮云,增添了夜晚的寒冷和清新。

赏析:
《晚眺》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诗中的柴门、拐杖、泉水、夕阳、雪景等元素,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之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静对豺狼窟、幽观鹿豕群的描写,寓意人们应当保持谦逊而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尊重自然和生命。最后,寒月逼近和东北扫浮云的描写,烘托出夜晚的寒冷和宁静,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诗词的特点,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推荐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不若寄将明镜去,为曾照我鬓如丝

此地闻犹恶,人言是所之。一家书绝久,孤驿梦成迟。八月三湘道,闻猿冒雨时。不须祠楚相,臣节转堪疑。

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漫垂云气孤村雨,时聒乡心几树蝉。不及阮宣随处醉,兴来即解杖头钱。

潇水悠悠天际来,夹江古木抱山回。栅中人物不满把,日晏市散多苍苔。九疑巉天古云埋,遥想帝子龙车回。心衰目极何可望,九歌寂寂令人哀。

受学龙图老,于今五十春。常为惊坐客,不比扫门人。荐我烦金口,酬公盍漆身。自怜双鬓秃,扶惫演恩新。

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项穷临流叹不逝,燕骨埋没庸可伤。我今六十趋南北,饥肠不足面黧黑。少年心志一点无,千里区区安所得。往居闾閈乏经过,闭门读书多废食。便从冠带向仕途,强颜希禄非贪职。昨逢王倩昧平生,一见如旧心相倾。谈经树下任日炙,酒狂便欲骑长鲸。

谁向南湖赋白头,西风团扇有新愁。归巢海燕无多日,出谷暖莺何处游。文杏梁边泥尚湿,绿杨堤畔水长流。有情莫扫园中路,舞影歌尘处处留。

上台言任养疏愚,乞与西城水满湖。吹榻好风终日有,趁凉闲客片时无。檀栾翠拥清蝉在,菡萏红残白鸟孤。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

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毕竟以丕成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羣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水流云散海天涯,与子长游亦可嘉。归马迹漫燕峤雪,啼鹃血染楚城花。乾坤浩荡空双眼,南北迢遥事一家。三叠琴心谁解意,蓬莱归路蹑青霞。

眼看飞蝗乱似蚊,伤禾害稼不堪闻。人言所在如飞雨,恐是淮南懒战军。

怜君今日渡仙霞,雨骤风狂遍落花。此地应无故人在,行囊知到阿谁家?

渺渺孤亭沧海东,天连平野四无穷。可须户牖毫端上,自揽山河眼界中。

渐萋萋、芳草绿江南,轻晖弄春容。记少年游处,箫声巷陌,灯影帘栊。月暖烘炉戏鼓,十里步香红。欹枕听新雨,往事朦胧。还是江春梦晓,怕等闲愁见,雁影西东。喜故人好在,水驿寄诗筒。数芳程、渐催花信,送归帆、知第几番风。空吟想,梅花千树,人在其中。

湖山聚秀系斯文,汝更峥嵘瑞户门。嵩里是人夸宅相,慈溪之后有曾孙。书声自可怡重庆,家学何妨涨一源。远大相期吾耄矣,莫将苦语等閒言。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红莲池畔,不让游山景。闹里却无心,身似藕出泥花静。壶天妙趣,别有四时春,真应物,宝光明,今古谁人省。真行道德,显化邪归正。口应更声随,只是要、寸灵无病。贪争意尽,道眼自然开,来世外,混京华,积行常平等。

阴崖古木挂藤萝,下有神龙阅世多。荇带水衣闲自舞,鲦鱼石蟹戏相过。岂知霖雨为何事,自喜红尘不到他。落叶满林送去路,牧童相引到山阿。

台上梧桐失旧栽,荒丘寂寂掩蒿莱。凤凰一去不复返,引得鸱鸮向此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