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首

钟鼓未鸣先托钵,雪峰平地成饶舌。
当时一径入僧堂,且看岩头有何说。

作品评述

[《颂古二十首》]
钟鼓未鸣先托钵,
雪峰平地成饶舌。
当时一径入僧堂,
且看岩头有何说。

这首诗词是宋代佛教僧人释了一所作,共有二十首,其中的第五首。

译文:
还未听见寺庙的钟鼓声,我已经拿起了僧侣的钵,
雪覆盖的山峰平地之上,也变得喋喋不休起来。
当初我一路走进僧堂,
仔细观察岩石之上,石头头上究竟有何语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初次进入僧堂的情景和对岩石所传达的信息的好奇。
开篇作者说“钟鼓未鸣先托钵”,意味着他并没有等待庙中的钟鼓声才行动,而是早早地拿起了僧侣托钵,表示他的决心已经下定,要成为一名僧人。
接着叙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雪覆盖的山峰平地上好像有自己的舌头,成了说个不停的人。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作者借用了自然景象来描述僧堂中的佛法学习,意味着佛法的普及和弘扬,是如同山中白雪般普遍和广泛的。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走进僧堂后,留心观察岩石之上的信息,以表达他对佛教的好奇和求知的心态。岩石被描写为“岩头有何说”,使读者产生疑问,岩头的台词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这种设问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联想空间。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走入僧堂的场景,展现了作者立志成为僧人的决心与追求,以及对佛法的好奇与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引发读者思考佛教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诗词推荐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秋风明月独离居,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属,归雁来时数寄书。

塘水年时似练湖,春来亦已化平芜。农官久废存遗址,樵子公行作坦途。苇折鹭藏身不得,萍乾鱼以沫相濡。桔槔伊轧声如泣,借问龙公睡稳无。

沙边鸥鹭日相亲,老去光阴非我春。百巧从来知是妄,独援诗笔得天真。

南国风烟深更深,清江相接是庐陵。甘棠两地绿成阴,九日黄花兄弟会。中秋明月故人心,悲欢离合古犹今。

孤云野鹤寄山家,不料寒空璨六花。越样月明浑不夜,个般天气好分茶。

绿醅春滟滟,绿水烟渺渺。百年散诞内,空以愁自绕。

赤骨力地,有{左龠右虎}无袴。敢与海神,争先斩富。说大脱空,荷担佛祖。七八圆全,不成三五。村歌社舞可怜生,引得儿孙弄泥土。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潮尽海波平,赏尽绿烟凉月。罗袂乍迎风快,悄喜欢不彻。一年好处记如今,朝暮更无热。庭院晚来些雨,是开尊时节。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娇春。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争妍喜有君诗在,老我翛然敢效颦。

画桥相送百花春,转眼孤鸿逐断云。别后有谁能顾我,客中无日不思君。风前花影尝兴念,月下桐声久不闻。见说近来多好况,一书无惜寄云云。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老爷不记汝生辰,一见杯盘便是春。兄姊味言儿记取,同胞皆是读书身。

总章备物严秋乡,尊祖合同规汶上。宰臣恭肃相明禋,精意潜交通肸蚃。殊庭朝荐燎烟升,阴云剥落天日明。百神骏奔风马下,休嘉协应年谷成。

一旦秦皇马角生,燕丹归北送荆卿。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雇无人下渴鸦。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昔帝高辛,先禖笔祀。爰揆仲阳,式祈嘉祉。陈之科牲,授以弓矢。敷祐皇宗,施于孙子。

烟轻红玉重,惊鸟别湖桥。徐起说清梦,如风啭绛桃。

昔为仙子今为虎,流落阴崖足风雨。更将斑毳被余身,千载空山万般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