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杨柳千条拂地垂,春风送客妾心悲。
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

作品评述

《折杨柳》是明代诗人刘效祖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杨柳千条拂地垂,
春风送客妾心悲。
谁家年少轻离别,
偏把愁声笛里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少女在春风中挥手送别客人的情景,表达了少女内心的伤感和离别之痛。她看着杨柳千条垂下来,仿佛在告别的季节里,春风也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悲伤。诗人通过描写少女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对杨柳、春风和少女心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句“杨柳千条拂地垂”,以杨柳垂下的千条枝条作为景物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柳树的婆娑而柔软的形态。这一景象不仅暗示了春天的来临,也代表了告别的季节。杨柳是春天的象征,而垂下的枝条则象征着离别之情,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春风送客妾心悲”,表达了少女心中的悲伤。春风是送别的季节,而少女的心情也随着春风而感到悲伤。这里的“妾心”一词用来指代少女的心情,表达了她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表达了对于年轻人轻易离别的惋惜和不解。诗人用“谁家年少”来泛指年轻人,通过笛声传达了他们对离别的思念和痛苦。这里的“笛”也可以理解为少女的声音,她在离别时用笛声传递出内心的哀愁。

整首诗词以简洁、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通过描绘春风送别和少女的内心痛苦,使读者产生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共鸣。

诗词推荐

日迟风软花香,因人天气情怀懒。牡丹谢了,酴醿开後,红稀绿暗。慵下妆楼,倦吟鸾镜,粉轻脂淡。叹韶华迤逦,将春归去,沈思处、空肠断。长是愁蛾不展。话春心、只凭双燕。良辰美景,可堪虚负,登临心眼。雁杳鱼沈,信音难托,水遥山远。但无言,倚遍阑干十二,对芳天晚。

杨柳

推悉不去竟何如,欲鼓庄盆懒有余。赖是此□犹解事,避人对客与观书。

杨柳

老僧禅罢播青苔,引水分沙着意栽。山色轻添苔色碧,一灯幽处拜如来。

杨柳

乡来诗坛上,权可声籍籍。君虽后两翁,而已分半席。主人龙门高,宜有如此客。横行翰墨场,往往一当百。挟是今西游,吐谈取双璧。要须早归来,成就法王宅。

杨柳

菊润初经雨,橙香独占秋。碧琳仙酿试新篘。内集熙熙休试、蚁浮瓯。家世传黄阁,功名起黑头。双凫傍故人舟。咫尺青云岐路、看英游。

杨柳

仿佛经行地,还寻古渡边。山禽多白练,溪药间黄连。漠漠将晴雨,迢迢欲暝烟。恍然惊梦醒,二十有三年。

杨柳

待船三五立江干,眼欲穿时夜渐阑。若使长年期不至,江流便作汨罗看。

杨柳

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四朝遇主终身困,八世为儒举族贫。行摘残蔬循废圃,卧闻饥雀噪空囷。封胡羯末皆佳甚,剩喜团栾一笑新。

杨柳

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杨柳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杨柳

年来五十筋力衰,不耐风霜不耐雪。手为寒凋可鑢磋,足为冻冽如刀切。泥泞跋涉负涂豕,硗确陟降蟠山鳖。欹行横行又跳行,忍痛忍饥复忍渴。此劳此苦岂再堪,焚舟之战惟一决。

杨柳

林园过元巳,流水绕芳藂。略彴半寻影,酴醿一扇风。杯盘花气里,枕簟鸟声中。公子敬爱客,月明樽未空。

杨柳

江西菜甲带霜栽,逗到炎天总不佳。浪说水菘水芦菔,硬根瘦叶似生柴。

杨柳

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缚纛下声呱呱。稿街未遽要汝首,卖与酒家钳作奴。

杨柳

鸣蝉忽以急,夏景晏林塘。不知何山雨,飒然送微凉。荷茭忽翻倒,四散飘暗香。清渠决决流,碧色浸稻身。零落堕林实,琐碎开水芳。公来必乘晚,散步方徜徉。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游鱼自成族,飞鸟不乱行。周览时景佳,郁穆发新章。何意蓬荜士,传贶谬所当。时方苦炎暵,汗下

杨柳

夕月吐澄明,阴云净如扫。空庭引天翠,爽气生怀抱。家近御桥头,因为桥畔游。倚栏波上影,不共水东流。思归此清液,何处是江楼。四望远寂历,微风动飕飀。观阙垂万象,山河趋九州。壮哉帝王宅,顾我一蜉蝣。富贵非可取,田园今向秋。明当拂衣去,试与问扁舟。

杨柳

春院无人花自香。飞来蜂蝶意何狂。玉钩帘卷日偏长。笑又不成愁未是,曲屏闲倚绣鸳鸯。归时应供□□妆。

杨柳

二典勋华冠号荣,燦然三代继英声。如何孟子尊儒术,不肯临篇信武成。

杨柳

蕙性柔情忒可怜。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图一见春风面,携手疑同玳瑁筵。挥象管,擘蛮笺。等闲写就碧云篇。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

杨柳

长洲连岁得贤君,十万人家煦若春。激箭波狂浮书舸,散丝雨细逐朱轮。郡斋诗石铺轻藓,公宴歌喉落暗尘,未得休官作逋客,河梁归思满鲈蒪。

杨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