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

深深萧寺足幽居,寝饭行藏亦自如。
仰识白云天外意,俯看青史古人书。
摩挲方雨生无愧,周览山川气有余。
不用棹舟江海去,清风明月是吾庐。

作品评述

《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是宋代张九成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山幽居中观云赋诗的情景。以下是针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深的寺庙是我宁静的居所,
无论是睡眠、进食或者行走,都自得其乐。
仰望天空,我能洞悉白云的超越意境;
俯视书架,我能阅读古人的青史佳话。
我轻抚着雨点润湿的窗棂,心怀无愧;
我周游山川,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充盈。
我不需要乘舟远渡江海,
因为在这清风明月下,我已拥有我的家。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个深山寺庙的隐士视角,展现了作者在幽居中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不受外界的束缚,自在地生活着。通过观察天空中的白云和翻阅古籍中的历史佳话,他能够超越尘世的繁杂,感受到大自然和历史的壮丽与厚重。即使不离开自己的居所,他已经拥有了内心所向往的自由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意境。诗中的深山寺庙象征着一种远离喧嚣的人生境地,作者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仰望天空,感受白云的超越意境,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他俯视书架,阅读古籍中的历史佳话,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人智慧的钦佩。诗中的清风明月象征着宁静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幽居生活的满意和珍惜。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深山幽居的景象,作者表达了对于尘世纷扰的逃离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美好,以及对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诗词推荐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青山炯无尘,尘满行人衣。行人望青山,咫尺不得归。吾归不作难,世故苦相违。何当临溪水,一洗从前非。

闻说金刚台外地,夜灯浮上独兹峰。老猿抱子求僧饭,闲客看人打佛钟。下界云霞招杖屦,夕阳红翠动杉松。风吹铎语天中落,似惜尘凡去兴浓。

赤岸若朝霞。

十月黄河道,舟行浊水泥。今晨见清浅,不觉散凄迷。云转山腰断,天连野色低。可知茅屋近,忽听一声鸡。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巷馆虽席门,轩车尽嘉客。事魏言不从,说楚谋无获。来归隆准公,罄伸图霸策。绛灌竞生妬,讒非相见迫。封金欲拂衣,将举鸾皇翮。豁达英主心,信遇终无隔。小节不掩名,勋庸自辉赫。

风著征裘层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晓发高沙卧一航,平沙漠漠水茫茫。舟人为指荒烟岸,南北今年几战场。

轻飙掠晚莎,秋物惨关河。战垒平时少,斋坛上处多。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不及云台议,空山老薜萝。

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南望青山知不远,五湖春草入扁舟。

放下著,须弥山。情人今日出阳关。看人间,天地宽。徒缱绻,枉汍澜。别郎容易见郎难。且还家,重整冠。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曾乘春饮绕花畦,花底余香入燕泥。剪处佳人传烛下,归时明月到云西。重来草树惊秋色,零落交朋感旧题。若使他年逢胜赏,一觞知复共谁携。

碧苔满地衬残红。绿树阴浓。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翠黛不B62C重扫,佳时每恨难同。 花开花谢任东风。此恨无穷。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要见只凭清梦,几时真个相逢。

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肥兔与奔鹑,日夕悬庖屋。嬉嬉顾妻孥,滋味喉可欲。谪官但强名,比者何不足。

灵溪非人迹,仙意素所秉。鳞岭森翠微,澄潭照秋景。

白绵飞尽绿丝深,无数鱼儿聚藻阴。日夜潺湲声不断,分明一片伯牙心。

我来春已晏,道樾半清阴。崖暗石蹲虎,林明花散金。

孤青水上石,片白苍梧云。虞舜不可见,箫韶不可闻。君为汉钱官,凿山取铜矿。韶石不生铜,留为千古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