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滁州见寄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
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
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作品评述
《次韵王滁州见寄》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斯人何似似春雨,
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
坎轲一生遭口语。
这位人物像春雨一样,怀有浓郁的情感。歌舞的农夫们抱怨着他们辛勤劳作的道路。请你仔细看看永叔和元之,坎轲一生受尽了口舌之辱。
两翁当年鬓未丝,
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
至今里巷嘲轻肥。
当年两位老人的鬓发还没有一丝白发,他们在玉堂之上挥舞着笔,写字如飞。他们教导滁州的居民学会吟咏诗词,可是至今仍有人嘲笑他们轻浮肥胖的样子。
君家联翩尽卿相,
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
多取清名几熊掌。
你家族中的人事务繁忙,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而你独自一人来到山上吟诵唱和。你轻松地放弃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追求的是清名望和高尚的品德。
丈夫自重贵难售,
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
要伴前人作诗瘦。
一个有品德的男子自重自贵,很难被买通。两位老人至今与青山为伴已经很久了。后来的太守更加风流倜傥,他希望能与前人一样通过写诗瘦身。
我倦承明苦求出,
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
许我来游莫难色。
我已经厌倦了承受明君的压力,苦苦追求出人头地。我四处留下了我的足迹,希望能找到六一(指刘过,北宋名将)。请你向他打听打听我,告诉他我愿意前去游玩,不要担心难色(困难)。
这首诗词以描写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物为主线,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对清名望的追求。作者借此抒发了对自己处境的痛苦和对过往辉煌时刻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价值和社会风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