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偶然遇见,在深山的曲路上看到了盛开的桃花,马上已经过了正午,而太阳即将落山。可是无论多么不舍,玉鞭也留不住,那带着春天的思恋又随着马匹带入了天涯。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山中偶然遇见盛开的桃花,而时间已经接近傍晚。虽然作者对这美景心生无限留恋,但时间与命运的无情让他匆匆离去,桃花与春天的思念也随马匹带向远方。诗中透露出离别之情、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

赏析:这首诗写景简洁明快,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和时间的流逝展示了逝去的春天,带来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通过运用"玉鞭"和"春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使得诗意更加深远。整首诗节奏流畅,婉转而凄美,表达了人生中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以及时光不可挽回的无奈之感。

作者介绍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的诗学思想

  徐祯卿的思想。其思想仍依其生平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对儒、佛、道、文学等兼收并蓄,体现出一种大体符合吴中地域的知识杂进性特征;后期大体可以王阳明所说的“学凡三变”来勾勒其思想的转变轨迹。“末世论”思想是徐祯卿对时代特征的一种概念性把握,也是其思想的一个基础起点,徐氏对文学复古的倡导、一生潜心“玄学”等都与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图相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与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转变大都体现了其精神结构的转换,从时间来看,徐祯卿是七子典范作家中较早由文学转入道学,又最早转向心学之人。《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谈艺录》是徐祯卿的诗学理论专著,其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复古”观念的观照之下,以“情”为核心带动“气”、“声”、“辞”、“韵”、“思”等诸理论要素的诗论体系。其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潮流以及吴中文人的文化复古思潮、感受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膨胀均为徐祯卿“主情”、“复古”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极有利的环境。“因情立格”说则是徐氏对情感与格调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探索,为复古派提供了一个学习汉魏古诗的基本途径。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徐祯卿早期的习诗系统为六朝、中唐白居易、刘禹锡,又兼以晚唐,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风格哀婉清丽,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其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前期诗歌主要是融入吴中一脉,具有很强的吴中地域性,但又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特别是对“情”的吟咏与张扬在吴中“主意”的诗坛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成为其入京后加入复古主义阵营的前在因由之一(另一主要因由则是其复古主张)。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盟友的交往与转变。相对而言,在七子盟友中徐氏与李梦阳往来密切,特相友善,与边贡、南京作家群中的朱应登、顾璘亦交往颇多且情谊深厚,与何景明也有往来及诗歌酬赠,但相聚时日极短,而其与王廷相、康海、王九思、郑善夫等人交往的记载不多。关于徐祯卿后期诗歌观念的转变问题,本文主张其诗学观念在后期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只是因指导其后期诗歌创作的观念由吴中风习转向复古理论,才导致习诗系统改趋汉、魏,诗歌内容、艺术特征等也发生转变,但同时也保留了前期情深、清丽等特征。可以说徐祯卿的后期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李、徐论辩及二人诗学思想辨析。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史上,徐、李二人之间发生了一次诗学理论上的论辩,本文对论辩的具体时间、起因、过程以及论辨的态度、结果等做了比较细致的考察。李、徐二人的诗学观念在“复古”、“主情”等基本主张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次一级层次上还是有些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根深蒂固,始终存在,如在“复古”观念方面,二人对具体的复古统序、复古范型内部要素的选择等还存在一些差别。

徐祯卿的生平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徐祯卿的文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诗词推荐

少年迷翰墨,无异虫蠹木。诸生程艺文,承诏当品目。床敷设箱篚,赋纳忽数束。变名混甲乙,誊写失句读。昼窗过白驹,夜几跋红烛。钩深思嘉鱼,攻璞愿良玉。谈天用一律,呻讯压重复。丝布涩难缝,快意忽破竹。圣言裨曲学,割衮缀邪幅。注金无全巧,窃发或中鹄。翟公辟痈老,薪槱

重阳节

晴日无多雨日多,春藏花底暗消磨。一年尚有几春色,花若飘零春奈何。

重阳节

农家冬事足,何处不祈禳。煨芋分儿食,篘醪唤客尝。犬眠茅舍暖,犊跳野田荒。勿遣官租急,令渠乐岁康。

重阳节

春雨满江城。汀洲春水生。更悲久雨似春酲。犹有一般天富贵,夜来雨、早来晴。年少总看灯。老来犹故情。便无灯、也自盈盈。说著春情谁不爱,今夜月、有人行。

重阳节

有客南来话所思,故人遥枉醉中诗。暂因微疾须防酒,不是欢情减旧时。

重阳节

万里江随倦客东,马当山嘴勒孤篷。无才解赋珠帘雨,谁肯相赊一席风。

重阳节

园林萧洒闻来久,欲访因循二十秋。今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

重阳节

寒生肌粟苦衣单,瘦减头围觉帽宽。荒寂在家犹逆旅,穷空养老亦蔬餐。柴青灶突腾烟细,膏尽灯缸照字难。犹喜新醅三斗熟,半窗梅影助清欢。

重阳节

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吴姬对客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重阳节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老来情更重,师去兴何长。涧曲泉声咽,松深露气香。题诗寄楚老,惆怅不成章。

重阳节

一春苦雨又忧花,烂尽秧根榖再芽。见说云头红可喜,老宵犹恐是朝霞。

重阳节

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复承迁相后,弥重任贤情。将起神仙地,才称礼乐英。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

重阳节

春色垂垂老,山家处处忙。园丁卖菰白,蚕妾采桑黄。候雨占秧信,催儿筑麦场。醉眠官道上,人为护牛羊。

重阳节

满目尘沙塞路蹊,梦魂久已忆山栖。谁知烟水清溪曲,只在天都紫陌西。镇日浮舟穿柳涧,有时调马出花畦。到来宾主纷相失,总似仙源径易迷。

重阳节

石涧泉虚落,松崖路曲回。闻君北溪下,想像南山隈。近念鼎湖别,遥思云嶂陪。不同奇觏往,空睹斯文来。岁后寒初变,春前芳未开。黄蕤袅岸柳,紫萼折村梅。尽室兹游玩,盈门几乐哉。嗟留洛阳陌,梦诣建章台。野失巢由性,朝非元凯才。布怀钦远迹,幽意日尘埃。

重阳节

桐风弦商声,竹露琤寒滴。室幽月离离,壁古虫唧唧。迟莫行可企,朱明奄成昔。方来无新欢,既逝多故戚。晶晶窗下灯,照我为生客。

重阳节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重阳节

胸中十万宿貔貅,皁纛黄旗志未酬。莫笑蓬窗白头客,时来谈笑取幽州。

重阳节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何者

重阳节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白日生新事,何时得暂闲。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

重阳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