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丙曰丁父子系,承先取义何媕娿。

出自清代姚燮的《三家彝诗》

出自清姚燮的《三家彝诗》

拼音和注音

yuē bǐng yuē dīng fù zǐ xì , chéng xiān qǔ yì hé ān 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父子:1.父亲与儿子。2.古时称叔与姪为「父子」。

取义: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积古金石勤剃搓,奇文翼许鲜谬讹。

三家彝铭等子姒,二十馀字无殊科。

清仪奥僻种水洽,更翻诗意相研摩。

愧余谫陋寡新识,敢请逐流扬其波?

惟商甲乙序行第,册书胪列如掌螺。

申伯尹辛并周辅,丙壬穆产鲁所多。

文子为寅宣子甲,考晋之荀遑论他。

曰丙曰丁父子系,承先取义何媕娿。

乃即阳名证晋地,东阳军道驰朝歌。

平阳革自羊舌地,南阳统魏临长河。

夙封处父有阳邑,绛郫黄父争嵯峨。

此但名阳例殊众,断为其地当匪苛。

□叔或属造父裔,史始惟夙终括罗。

孟襄成季叔之例,要为卿贰森冠珂。

服休迓休见群籍,取释祥顺泥偏颇。

曰对乃尽对扬义,沐庥下饮春风和。

小臣臣下等谦抑,卑微践爵凛委蛇。

何须班列大夫士,释名白虎陈缕覼。

贝朋字义古通解,锡百纪述诗菁莪。

贝为介属重其寿,冀膺绥祜徵鲐皤。

三朋二合作一篆,讵犹切母同梵伽?

缀辞苍駮遽难究,恍如扪壁寻蚪蝌。

大抵肸蚃佐纯席,竹笾木豆偕挼挲。

勋臣私祭勺分虎,明禋上礼尊同牺。

承天子赐报祖德,芬苾与实琼山禾。

考伐钟鼓舞箾象,克通冥漠谁祝鮀?

皇皇故府坠元典,遗器若有神明呵。

官厨得此信矜秘,探讨文字徵吟哦。

抚扪润质鲜摧剥,若有瘦碧含苔莎。

因其所制述所识,拘泥徒若膏盛?。

诗词推荐

寒闺动黻帐。密筵重锦席。卖眼拂长袖。含笑留上客。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肯为酴醿题好句,句成更肯轻相付。明年公对紫薇花,欲得此诗无觅处。

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

岩花半识玄晕面,溪声细和谪仙诗。行云流水自今古,渔叟樵童了不知。

好斩佞人头上血,来弃行客酒中杯。

有客渡西山,泉源出山足。初勺爱其甘,既享不能独。汲取得陶罂,置满彭亨腹。携持若抱瓮,前致且勤祝。是为清明渊,可用洗烦溽。珍重客此言,其敢付僮仆。新手注方壶,尚带蛾山绿。我坐三生贫,大嚼非所欲。半世蒿藜肠,两饭惟脱粟。岂无牢醴膻,耻豢争身肉。交淡兄可新,味厚

戒子桥南白塔西,青桐新长盖楼枝。轻风忽向楼前过,不似长安店里时。

青灯挑雨晓光凝,岁律回壬万象新。心上痛怀松里友,客中忍视茗山春。谁横烟竹惊孤旅,自饮屠苏笑八神。折起朝衣羞老去,驱车犹冒路岐尘。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河畔虽同色,南宫淑景先。微开曳履处,常对讲经前。得地风尘隔,依林雨露偏。已逢霜候改,初寄日华妍。影与丛兰杂,荣将众卉连。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少年意气与春争,朱弹金鞭处处行。谁信即今空谷里,旋租黄犊学躬耕。

门外青山列髻螺,园中花木锦成窠。惭无功业报明主,空占閒居乐事多。

川僧素无头号脑,步上学引人入草。忽惊野鸭群飞,便把鼻头担扭。哭不成哭,笑不成笑。只因家富小儿娇,七世门风都环了。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秾华桃李容,不梁双眸净。唯有爱梅心,梦中行庾岭。安得移琼林,月下对清影。坐想冰雪姿,萧然幽兴永。我欲从君游,羁绊未能骋。平生溪山怀,倥偬迷簿领。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猿啾鬼器杳冥冥,夜半何人旨独醒。歌罢离骚心正苦,阴风吹雨乡疏檽。

天骄运去如聩堤,横决燕涿流青齐。斩午揭旗鼓扣并塞,被发左衽称遗黎。脍肝山前走肉语,砍骨寨裹饥魂啼。尽笼虎兕淮南北,期猎狐兔山东西。常人喜功首例肯,智士察变眉先低。危言不顾犯众忌,设难直欲开群迷。近嗟唐祸兆回纥,远述晋乱基羌氐。积薪未然不着手,曲突已验空噬脐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