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伯子监丞自白沙问路而去

欲访扬雄宅,扁舟过白沙。
自从山以后,直到水之涯。
风节古人物,文章老作家。
相寻有忙事,第一问梅花。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戴复古创作的《访杨伯子监丞自白沙问路而去》。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想要拜访扬雄的宅邸,我乘着小舟穿过白沙。自从山脚下开始,一直前行到水的尽头。风节上有古代人物,文章里有老作家。我与杨伯子监丞相约有急事,首先询问梅花消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戴复古访问杨伯子监丞的过程。诗人乘着小舟穿过白沙,一路上欣赏着风景,感受着古人的风范和文人的才华。他与杨伯子监丞约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梅花的情况。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学术交流的珍视。

赏析:
1. 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方式,将自己访问杨伯子监丞的经历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描绘白沙、山脚和水的涯,诗人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 诗中提到风节古人物和文章老作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敬仰和追溯。这种对古人的景仰与自己的文学追求相呼应,彰显了诗人的学识和情怀。
3. 诗人与杨伯子监丞有急事相商,但他首先询问梅花消息,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关注和对友谊的珍视。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也寓意着友情的持久和忠诚。
4. 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戴复古对友情、学术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追求知识、追寻真理的精神。

这首诗词通过简约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访问友人的过程,并表达了他对友谊、学术和自然之美的热爱。它以朴素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呈现了一种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推荐

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又不及身在荥阳京索间,擐甲横戈夜酣战。胸中迫隘思远游,泝江来倚*山楼。千年雪岭阑边出,万里云涛坐上浮。禹迹茫茫始江汉,疏凿功当九州半。丈夫生世要如此,齎志空死能无叹!白发萧条吹北风,手持卮酒酹江中。姓名未死终磊磊,要

曾咏常州送主人,岂知身得两朱轮。田畴泛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以贫。以我薄材思拊伛,赖君余教得因循。询有求有风谣在,不独鑱诗尚未泯。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拥卧听衙鼓,传呼辍坐曹。庭前人迹扫,门外市声鏖。馁立雁行少,寒欹马骨高。宁教循吏传,书拙不书劳。

修行人,先禁眼,见他妇女,不宜顾盼。牢擒捉、意马心猿,休缓缦缓缦。我人除,事情简。清贫柔弱,逍遥散诞。谨遵依、国法天条,永不

甫掷抛砖句,俄惊翻水成。源泉夸敏思,击钵噤无声。白玉雕镌巧,黄金煅炼精。我惭非腹稿,不复敢披呈。

金悬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辰。乃诚乃敬,载享载禋。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天狗吠梁野,七雄扇妖氛。吴徒二十万,剽若狼虎群。鼓行破棘壁,长驱似轻云。汉将三十六,朱旗燿天垠。救梁不奉诏,太尉真将军。遂令千载下,知人称孝文。哀哉潼关战,百万徒纷纭。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晚来虚槛外,秋近白云飞。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灵山自如画,依旧隔斜晖。

平生性僻喜岩居,事不如人只守株。拟欲结茅依石罅,仙人还许我来无。

肃肃奉常署,高门敞天街。群英谨邦祠,先事戒洁斋。我时过其舍,值与众客侪。方闻治杯酌,避去礼亦谐。愧无孟公名,安使所至怀。不知贤豪意,未遽见弃排。明日出长篇,正声谢淫哇。如畏明义重,殷勤惧暌乖。几时持笔和,落纸还成揩。何以叙缱绻,晨当策疲騧。

日在东陆,维时上辛。笔开阳馆,恭礼尊神。苍玉辉夜,紫烟煬晨。祖宗业配,天地同烟。

三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若能奉持速取证,急急如律令。

五山峨峨耸海心,海波上下随升沉。群仙同往诉天帝,巨鳌十五受天製。一一巨鳌戴一山,一交三万六千岁。无何龙伯钓六鳌,两山從此溺波涛。群仙播迁作游客,上帝凭怒诛龙伯。因知快乐非长久,三界元空何所有。莫于蜗角斗雄豪,海上仙山尚摧朽。

长风吹百草,劫力亦随靡。地长风易休,草力复随起。长风随令归,风去何时来。百草安正繁,兰生尔何哉。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携书访故人,岂惮往来频。潭净开天镜,山昏着雾巾。林居常扫叶,石径不吹尘。幽僻宜沦隐,时时得句新。

六十行年两鬓苍,兴来犹爱引杯长。黄翁垆下山河远,酒母车来驿传香。碧落侍郎烧鼎诀,粉闱仙客驻颜方。三斟卯饮心无事,一枕亡何是故乡。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花凄凄。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小雨疏疏过,长江滚滚流。落霞残照晚明楼。又是一番重午,身寄南州。罗绮纷香陌,鱼龙漾彩舟。不堪回首凤池头。谁道于今霜鬓,犹自淹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