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过荆山

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
春鮆横刀脍,何心更食鲜。

作品评述

《寒食日过荆山》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
春鮆横刀脍,何心更食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寒食节过后经过荆山的情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禁止生火,而山中的树木却自然地冒出了烟雾。诗人在此时感慨万分,思绪纷飞,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赏析:
1. 诗人通过"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节日与自然的矛盾。寒食节禁火的规矩与山中的树木自然冒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力量与人为规定的矛盾。

2.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他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之中,感到无法排解的悲哀,希望能够借问苍天来寻找答案。

3.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通过对泪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泪水如同泉水般涌流不止,表达了诗人内心悲痛的情感。

4. "春鮆横刀脍,何心更食鲜"这两句诗意深远。春鮆是一种鱼类,横刀脍意味着将鱼切成片状。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享受美食的无心,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思念使他无法真正尽情享受美味。

整首诗以离别、悲伤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悲伤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爱游此地已多年,今日身心始豁然。洞里真人虽羽化,苍苍乔木自参天。

云作岩扉风自关,清阴半壑树中间。傍厢更著茅亭好,放入西南一面山。

树蕙余百亩,世兰当路岐。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小草生润底,雨露无恩私。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共踏槐花记昔年,一弯新月夜移船。君行为问灵泉水,梦到松林石壁前。

向来地暖见东嘉,带叶红梅殿岁华。不似青春三月暮,南枝梅子北枝花。

傍砌看黄妳,临池诵子虚。顾惭虽耗忘,聊复惜居诸。屋上两鸜鹆,波间双鲤鱼。疑他不识字,何事也听书。

身寄他乡远,心惊土俗殊。闾阎讳冠带,小弟笑诗书。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余。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中岩多少隐,提榼抱琴游。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瓢闲高树挂,杯急曲池流。独有迷津客,东西南北愁。

荡里舟轻指外沙,夹溪檐蔔正催花。南风借与迎新便,未离家时已至家。

人家十万,春风先到使君家。天公更着芳华。尽把楼台粉泽,琼树映横斜。要歌宦白雪,暖借流霞。吴姬赵娃。乱银烛、影交加。不放行云归去,敲碎红牙。可怜杜老,肯飞送、江头只岸花。争似我、夜醉长沙。

雪晴墟里竹欹斜,蜡屐徐吟到陆家。荒径扫稀堆柏子,破扉开涩染苔花。壁闲定欲图双桧,厨静空如饭一麻。拟受太玄今不遇,可怜遗恨似侯芭。

威名万里马将军,白首丹心天下闻。辽水旌旗余杀气,泰山松柏已高坟。条侯自靖军中变,窦宪曾铭塞外勋。独倚凌烟思将略,暮天征雁下寒云。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参差绿柳上,撩乱黄鹦飞。失意暂时屈,独嗟千里归。淮船行欲驰,江鮆去应肥。谢朓吾乡守,欣欣见彩衣。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一尊菖歜泛清醇。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莲花衫子入时新。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何以洗此污,清溪一泓水。

楚峰远眺,山岚凝芳树。禾黍正离离,立西风、云烟向暮。青松瑟瑟,风送短笛声,寒溪畔,翠微间,依约人间住。灵源待月,襟袖凉微度。把酒问青天,广寒宫,知何处。中元吟赏好,预作中秋归兴逸,欲乘鸾,

有俨其容,有洁其衷。屹屹崇坛,伊神兴通。神肯降格,嘉神之休。虔恭降登,神乎安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