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醉帽吟鞭花不住,却招花共商量。
人生何必醉为乡。
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
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
从今三万六千场。
青青头上发。
还作柳丝长。

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醉倒在帽子上吟唱,手中花鞭不停摆荡。
却邀花儿一同商量,人生何必沉醉于乡。
不要斟满酒杯,别再忙着吟诗。
一斗酒可以品味百次风月之地,让那老子去行走吧。
从今以后,三万六千个场景中,
青青发丝上还长着柳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描绘了诗人陶醉于酒和诗歌之中,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羁的个性。然而,他却意识到人生不能一直沉迷于醉乡,需要理智地面对现实,并认识到醉酒和写诗并非人生的全部。他呼吁自己不要再沉溺于酒和诗的忙碌中,而是要懂得欣赏生活中其他的美好事物。

赏析:
《临江仙》是一首表达辛弃疾个人感慨和人生态度的诗词。诗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和“从教斟酒浅,休更和诗忙”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诗酒生活的热爱。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生需要更多的面向和追求,他认为沉迷于醉酒和写诗是不够的,人生的价值还在于去欣赏其他美好的风景。诗中的“一斗百遍风月地,饶他老子当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多角度地体验生活,不仅仅局限于醉酒和写诗。最后两句“从今三万六千场,青青头上发,还作柳丝长”则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词擅长表达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临江仙》这首诗词中的思想深邃,表达了辛弃疾独特的人生观和对自我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这首诗词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抒情的语言,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下马久徘徊,林芳殊未开。人同真有意,须待主翁来。

宋词

花枝点缀深浅红,溪山二月春融融。琴堂清晓气葱郁,蹑凫此日来仙翁。姓名已久书绛阙,骨相元自居纱笼。君王厚下为保障,郎宿垂光临一同。两行吏立薄冰上,四境人行明镜中。三年妙手巧制锦,藉甚治声闻九重。桃李阴边共歌舞,劝君饮尽玻璃钟。着鞭由此登要路,推毂岂必由诸公。

宋词

闻说融峰下,灵香似反魂。春来正堪采,试为劚云根。

宋词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词

水晶宫名凡几区,此州绝景天下无。寒溪十里出明镜,峭壁千仞涵清虚。平一邱壑胸次间,长情自恨无时闲。干戈逐我出乡曲,散浪却不拘尘寰。往时足健轻追逐,吴会山川看未足。行来伺值积雨馀,万叠峰峦发新绿。溪山长好人长闲,不信此州翻地轴。流落须论塞上翁,高唱惭无郢中曲。

宋词

喜得家书睡不成,拥衾欹枕数寒更,冲风勿板俄惊晓,映日纱窗又报晴。蹀躞过桥朝马响,咄嗟争道担夫声。利名失脚时回首,虽未能忘也较轻。

宋词

与进依三善,从游阅五冬。初终存缱绻,议论极从容。辅政时虽浅,开藩眷自浓。不如仙宅犬,犹从鼎湖龙。

宋词

晓来楼阁更鲜明,日出阑干见鹿行。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号长生。

宋词

溪山五里眼花中,万变风光一总空。惟有老师无处语,依然只是旧家风。

宋词

岩岩昭亭山,度岁一再行。吾亲在其下,有路如砥平。风物岁时佳,岂问楚与荆。胡为不得往,使我涕泗横。出身备王官,敢自颓家声。圣皇察庶狱,小大必以情。哀矜且勿喜,死当使之生。念昔栖闽陬,孤童共营营。菽水曾几何,青紫望一经。弟兄亦云幸,假节仍专城。别离乃频有,仆奴

宋词

大喜与大忧,二者莫能寐。二者若能寐,何忧事不治。

宋词

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谁家女子来照影,不照其馀照斜领。

宋词

泾巘翠插天,泾溪清绕郭。峦环松竹里,崖磴自楼阁。是时秋阳骄,三日此栖泊。晓色林端来,晴云岩际落。飞梯接绝壁,画柱裹枯箨。谁拂梁间尘,谪仙久不作。予生捉月姿,方寸颇明廓。思君骑鲸鱼,赴我千金诺。

宋词

忆昔都城会,论交戊午班。故书虽绝迹,晚景自贪闲。契阔形骸外,参差出处间。重来风作恶,黯淡宝莲山。

宋词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宋词

一瓢将一杖,随地掩柴扉。课仆磨长剑,教儿制短衣。诗留闲寺遍,梦入故乡稀。邂逅还成别,天寒何处归。

宋词

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忽见画图开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宋词

修成功行满三千,或在人间或在天。留下九还丹一粒,城南老树得升仙。

宋词

悠悠涧边人,溅溅涧中水。水流无返时,人生流水耳。

宋词

可是初逢萼绿华,琼楼烟月几仙家。坐中听彻《凉州曲》,笑指窗前夜合花。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