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三节镇日色正盛顷间云起阳乌不见终日清凉

忽讶云峰合,浑忘暑气侵。
垂天真有意,笼日岂无心。
行旅人人悦,空山处处阴。
更期头上黑,相送到溪林。

作品评述

《离三节镇日色正盛顷间云起阳乌不见终日清凉》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忽然惊讶云峰相合,
完全忘却炎热的侵袭。
天空低垂,显然有意,
笼罩太阳,绝非无心。
行旅的人们都感到欣喜,
空山的每个地方都阴凉。
更希望头顶乌云密布,
相送我到溪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诗人忽然惊讶地发现云峰合拢,天空中的云朵密布,太阳被云层遮蔽而不见,整个世界都沐浴在清凉的氛围中。人们在旅途中感到愉悦,到处都是凉爽的空山。诗人希望头顶的黑云更多一些,带领他到溪林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夏日的景象,展现出郭印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清凉的向往之情。诗中的云峰相合、太阳被云层笼罩的描写,给人一种突然而来的惊喜感。通过对天空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宜人的境界中。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节奏,表达出诗人对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此外,诗中的“行旅人人悦,空山处处阴”一句,表达了人们在炎热的夏日中对凉爽的向往,也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们情绪和心情的影响。最后一句“更期头上黑,相送到溪林”,诗人希望头顶的乌云更多一些,以便能带领他到溪林这样一个清凉的地方,进一步突出了对凉爽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对清凉的向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夏日凉爽的意境中,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清凉的美好向往,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夜楼一穗玉炉烟,飞入三天最上天。朝罢满空风露晚,世人应是更贪眠。

晓羹沉玉杵,寒鮓叠金绵。

瞿塘深窈窕,翠气晓空濛。乱石增惊浪,长滩激迅风。舟行天堑内,身在夹城中。绝壁皆浸汉,于兹识禹功。

忽忆东朐为客日,壮心初见水云乡。岛夷居处邻荒服,潮水来时杂海商。卧看苍溟围大块,坐观红日出扶桑。虚生虚死人何限,男子之称不易当。

白壁虽然好丹青,无简迷愚难悟醒。纵有百般僧氏巧,也有文徒书号名。空留佳妙不题宣,却入五趣陷尘境。唯报往来游观者,起听前词□□□。

伏波莫作贾胡留,雨意垂垂未肯休。不惮征衫有微湿,只愁平地又横流。行人自厌冲泥苦,野老方当得意秋。倦仆如何致千里,登天徒笑传鸣鸠。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东南妩媚,雌了男儿。

自君之出矣,荏苒度寒燠。譬彼双鲤鱼,书辞长在腹。

未忺盥栉且看云,空翠濛濛霁色分。日线穿窗蜂透出,隔窗花影动欣欣。

一片无尘地,高连梦泽南。僧居跨鸟道,佛影照鱼潭。朽枿云斜映,平芜日半涵。行行不得住,回首望烟岚。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春花粲兮,两山之间。谁与我适,觞咏以还。

八风雷动绕炎洲,巨海波浪四畔流。鼠向此中毛骨异,布成将旧火燃休。鼠向此中毛骨异,紫玉黄芝瑞气浮。圣境山林人莫讶,延年皆是众仙游。

一径雨苔深,新居雅称心。天花飘昼讲,池草伴春吟。施食山禽下,题门野客寻。此中堪宴坐,何必在双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八十蹁跹老阿兄,一窗风雨伴双清。武昌近日音书少,时听湖边过雁声。

元枢出督宣威地,名姓江淮草木知。今见闻孙骑款段,去为博士拥佧比。诗书泽远真难继,功业时来亦可为。往事百年无年部,庆岂亭下稻连陂。

一簇莲灯亦可观,隔墙箫鼓二更残。平生未识繁华事,旋借宣和国史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