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

青紫从来岂异端,要看同傲折胶寒。
若轻间色思方节,圆竹应须斩万竿。

作品评述

《紫竹》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必大。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紫从来岂异端,
要看同傲折胶寒。
若轻间色思方节,
圆竹应须斩万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和思考。竹子的颜色不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一直保持青翠的色彩,说明竹子具有坚守本色的品质。作者认为要真正欣赏竹子,必须要看它们在严寒的冬天中是否依然傲然挺立。如果能够轻易被外在环境所动摇,那么竹子的高尚品质就不复存在了。因此,真正的圆竹应该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就像需要斩去万竿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品质的思考。作者通过对竹子颜色和生长环境的描绘,表达了竹子坚守本真的品质和傲然不屈的态度。青紫不变的颜色象征着竹子的坚定和纯粹,同时也可理解为竹子的高洁品格。傲折胶寒一句中,傲折表示竹子在严寒的环境中仍然傲然挺立,胶寒则暗指严寒的冬天。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竹子刚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的赞美。

诗的后两句寄托了作者对竹子品质的进一步期望。若轻间色思方节,意味着竹子若是在小小的间隙中就能改变颜色,那就无法体现它坚守本色的品质。圆竹应须斩万竿,强调了真正的圆竹必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斩去万竿则是一种修剪和磨砺的象征。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磨练,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品质。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品质的深思,通过对竹子的颜色和生长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坚守本真、傲然不屈的品质的赞美。同时,诗中的修剪和磨砺也提醒人们应该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品质和内在的价值。

作者介绍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诗词推荐

东南郊日上团红,浩荡天区望始穷。独爱暖云如擘絮,纷纷无事映晴空。

清溪欲下影先翻,只鹭还将双鹭看。绿玉胫长聊试浅,素琼裳冷不禁寒。

去岁寻山有旧题,重来似与故人期。回峦俯仰如迎客,流水喧鸣拟索诗。岭路依危通鸟过,吾身趁健白云随。自怜久快屠门嚼,欲往安能久茹芝。

秋衣行欲制。风盖渐应欹。若有千年蔡。须巢但见随。

青春苦留不肯住,白发不招还自来。闲看灯前写诗手,百年端是窖中埃。

秋风已飒杯犹碧,宿雨才收稗亦花。天着工夫供醉眼,东邻有酒不堪赊。

银河无际渺澄空。一点寿光中。此夕谪仙初度,清歌吉甫清风。文章间世,曾亲玉座,屡赐金钟。丹禁若须鳌便,赤城唤取渔翁。

家在荒陂长似秋,蓼花芹叶水虫幽。去年相伴寻山客,明月今宵何处游。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西湖野树上林花,竹乐谁知大尹家。帘幕垂垂人兀坐,金猊香散日西斜。

谁扶璧月上天端,雪魄扬辉桂影寒。照见群仙拥仙伯,嫦娥定复转头看。

年年镊鬓到花飘,依旧花繁鬓易凋。撩乱一场人更恨,春风谁道胜轻飙。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由来梁雁与冥鸿,不合翩翩向碧空。寒谷谩劳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二月春光正摇荡,无因得醉杏园中。

昔人赓诗不赓韵,韵恐不与事相关。后人未得诗中趣,赓得韵来夸甚难。相逢索我一梦吟,我欲可以呈孔颜。若要夜间无恶梦,朝朝心镜好频看。

陈留人物后,疑有隐屠耕。斯人岂其徒,满腹一杯羹。婷婷小家子,与翁同醉醒。薄暮行且歌,问之讳姓名。子岂达者与,槁竹聊一鸣。老生何所因,稍稍声过情。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诗书工发冢,刀籋得养生。飞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

疾风鏖夜滩,古木撼石壁。渔火暗复张,隔江哭声接。哀哀或到明,语细杂鸣唈。我舟若孤凫,欲去意转絷。终宵炯不眠,残红照孤泣。舟人吁且言,今夕乃除夕。官何自苦甚,兀此六尺箦。城中知旧多,市上灯火集。朱门酒盈樽,高会马喧枥。一饮涤千愁,共送残景急。低头更堪伤,正比

高人必见知,已是渡淮迟。路远飘零客,囊多绝妙诗。早蝉何处听,归棹几时期。到定陪吟宴,琼花惜过时。

两论久研精,龙安受请行。春城雨雪霁,古寺殿堂明。白发老僧听,金毛师子声。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坡老不期遗李廌,欧公犹误取刘晖。点头道有朱衣吏,今古相传未必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