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品评述

台城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灯笼十里长堤。

注释
⑴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⑵霏霏:细雨纷纷状。
⑶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⑷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台城赏析一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3]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台城赏析二

  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春草长”的意思。总之 ,“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加之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倘再作深层探究,“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况且韦庄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的世家大族 ,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自己却逢辰不偶,半世落拓,大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正当潜沉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耳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儿不解世事无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自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人何以为堪?“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景中,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由于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

台城创作背景

  中和三年(883),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便成此吊古伤今之作。

作者介绍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见素之后,疎旷不拘小节。干宁元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以中原多故,潜欲依王建。建辟为掌书记,寻召为起居舍人,建表留之,后相建为平章事。集二十卷。今编诗五卷、补遗一卷。 韦庄,字端已,杜陵人,见素之后,疎旷不拘小节。干宁元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以中原多故,潜欲依王建,建辟为掌书记,寻召为起居舍人,建表留之,后相建为平章事。集二十卷。今编诗五卷、补遗一卷。

诗词推荐

有句无句,金乌吞玉免。如藤倚树,癞马击枯椿。树倒藤解,一冬烧不尽。句归何处,石虎当途踞。呵呵大笑,龙头蛇尾。捺倒烂泥里,刚刀不斩无罪之人。

抒情

空负梅关团圆月,囚门深锁窥不得。夜半皎皎上东墙,反影铁窗皆虚白。

抒情

官閒访招提,偶作南山游。门前乔木阴,苍藤挂髯虬。野僧出迎我,貌古气且柔。相将入壶中,水竹净双眸。万竿团修翠,一溪皱横流。长桥翼方沼,彷佛疑行舟。角门通细路,崎岖上层丘。树色老欲暝,风声寒自飕。佛阁瞰澄碧,下有百丈湫。客言龙所邑,不受鱼与鰌。行行更小亭,罗坐

抒情

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细意经春物,伤酲属暮愁。望赊殊易断,恨久欲难收。大势真无利,多情岂自由。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书去青枫驿,鸿归杜若洲。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更替林鸦恨,惊频去不休。

抒情

青圻连白浪,晓日渡南津。山叠陵阳树,舟多建业人。烟霞高占寺,枫竹暗停神。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

抒情

是是非非休辩。好弱到头自见。莫说他人,休昧自己,暗里圣贤自见。听我劝。自古今,何曾放过一件。好把尘缘拂散。清清净净,始终莫变。固蒂深根,长生久视,难免韶华易换。气神炼。遇个知音,希夷理、说

抒情

鹅溪未易扫千寻,龙箨何曾看溢林。谁遣琅玕青我眼,道人披腹有高吟。

抒情

叶舞殷红,水摇瘦碧,隐约天际帆归。寒鸦影里,断雁声中,依然残照辉辉。立马看梅。试寻香嚼蕊,醉折繁枝。山翠扫修眉。记人人、蹙黛愁时。叹客里、光阴易失,霜侵短鬓,尘染征衣。阳台云归后,到如今、重见无期。流怨清商,空细写、琴心向谁。更难将、愁随梦去,相思惟有天知

抒情

琼散残枝。点窗款款,度竹迟迟。欲诉芳情,曲中曾听,画里重披。春移别树相期,渐老去、何须苦悲。人日酣春,脸霞清晓,复记当时。当年风致,勉强续貂,以贻好事。丹邱柯九思书於云客阁,至正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也。以上四首和词并见郁氏书画跋记卷一。

抒情

老去獃衫合付人,除书一昔到柴门。无才空负凝旒眷,有婿初承结绶恩。未办功名酬父祖,并将佔毕付儿孙。幸然官事渠能了,且注田家老瓦盆。

抒情

阀阅联蝉冕,台郎有凤毛。美形彤管旧,节视柏舟高。南涧夫人藻,西池阿母桃。哀荣生死是,诏墨看重褒。

抒情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抒情

方将氓讼理,久翳西斋居。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春阳土脉起,膏泽发生初。养条刊朽枿,护药锄秽芜。稍稍觉林耸,历历忻竹疏。始见庭宇旷,顿令烦抱舒。兹焉即可爱,何必是吾庐。

抒情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禅房遇耆旧,清话数霄同。

抒情

罢听泉声看鹿群,丈夫才策合匡君。早携书剑离岩谷,莫待蒲轮辗白云。

抒情

古木夏阴薄,萧萧蠹叶微。岂无绿树深,爱此风烟姿。高僧此休息,肩倚瘦筇枝。

抒情

风传秋信至。颤叶叶庭梧,飘零阶砌。年华迅流水。况荣枯翻手,存亡弹指。谁编故纸。论古往、英雄斗智。在当时、唤做功名,到此尽成闲气。芏为行客,死乃归人,世同驿邸。十步九计。空捞攘,谩儿戏。忍都将、有限光阴萦绊,趁逐无穷天地。我真须、跳出樊笼,做个俏底。

抒情

风过巳午未肯止,酒病婴我心无憀。船头拍翅野鸭浴,水上摆子狞鱼跳。

抒情

金神整霜仗,昨日从西回。谓当有爽气,吹荡沧溟开。谁知祝融军,执热{走中加参}{走中加覃}来。六龙驻长安,无风动浮埃。窗筠气烜赩,庭鹤羽摧颓。向晚蚊声号,轰轰渐成雷。径思去尘嚣,登临千丈台。披襟迎清飔,俯听惊鸿哀。仆羸不能驾,我马亦虺聩。闭关吟愁云,履迹乱苍苔。

抒情

满径蓬蒿懒自锄,何人日午叩茅庐。徂徕山下一枕睡,经略府中三纸书。兵谋贵胜纵横出,海鸟忘机饮啄馀。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镶黄初。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