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扫破庵塔二首

平林风静坞云轻,一掬寒泉荐客情。
会与此山重有约,何妨一日一经行。

作品评述

诗词:《和扫破庵塔二首》

【中文译文】
平静的林间风,轻盈的云在坞上飘,
我用双手捧起寒泉,奉献给来客的情。
在这座山上相会重逢,又有何妨每日一同徜徉?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心月所作,《和扫破庵塔二首》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山水的亲近与交融的情感。诗人置身于平静的林间,感受着轻柔的风和飘逸的云,他用手捧起寒泉,将这份纯净的水奉献给来访的客人,表达了对客人的真挚情谊。诗人与这座山有着重要的约定,他并不介意每天都来这里漫步徜徉,体验与山水相伴的美妙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共生。诗中的林风静谧,云轻盈飘逸,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恬淡之美。诗人以一掬寒泉来象征自己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展现了他的好客之心。同时,诗人与山水之间的约定也表达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他并不介意每天都来山中行走,因为他深知山水的陪伴对心灵的滋养至关重要。

整首诗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产生共鸣。这首诗提醒人们珍视大自然,与山水融为一体,体验宁静与平和的生活。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羲和。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平时卧雪似袁安,谁肯凌晨犯苦寒。百辟班中因族贺,八盘岭上得遥看。层层观阙琼楼耸,纳纳乾坤玉宇宽。怅望仙山何处是,欲从此地径骖鸾。

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昧最优。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

鹅肫荡口好荼綍,朗秀娇人醉玉姿。却似鉴湖秋月白,纱浣石上见西施。

夙驾巡边徼,归程隔乱山。长安花木丽,春苑待群还。

早韭到晚菘,紫蓼用绿葵。古为声节士,此昧良自知。银鞍黄金络,绮户芙蓉闺。丈夫各自适,物理那能齐。

人生奚所羡,功名上钟鼎。遭逢既不造,俯仰烟林迥。非徒幕清高,民彝藉彪炳。夷齐卧首阳,巢许啸箕颍。风流遥可挹,寸心常耿耿。天地任否泰,万物听昏惺。独与鹿豕游,随处饶清景。石烂列屏幽,泉涵一鉴静。嗟彼采芝翁,老被汉宫请。

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江河自有长流势,斧凿俱无未没痕。雨带客愁横白帝,风吹闺怨入乌孙。公于乐府有余思,更为杨妃赋所冤。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西飘忽本无心,留碍危檐便不禁。向晚前山风力薄,等閒相引作轻阴。

身向人间阅事多,杜门聊得养天和。盛衰莫问萧京兆,壮老空悲马伏波。日暮城楼传戍角,风生岭路下樵歌。君知此段神通否?竖拂能降百万魔。

剩储名酒待梅开,净扫虚窗候月来。老子幽居得二友,人间万事信悠哉!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静有精神观世变,悄无颜色阿緌绅。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魏武子孙敦宿好,十八公子忻相亲。世间灵物妙难测,一气长存天地仁。巍巍堂下万休戚,左右冷眼时笑颦。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西风入丛竹,惨澹带秋阴。惊起中汦雁,衡阳万里心。

不堪积暑滞烦疴,幸甚新凉脱网罗。闻道重阳更逢閠,今年节意属秋多。

青烟漠漠暗西村,问讯梅花置一尊。冷淡生涯元不恶,却嫌歌吹合江园。

越井岗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木多年无子孙,牛羊践踏成官道。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无限江山行未了。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