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作品评述

《牡丹》

艳多烟重欲开难,
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
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
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
太真无力凭阑干。

译文:
牡丹花艳丽多姿,云雾缭绕,欲要开放却又难。
花心红蕊像一点红檀香,需要小心呵护。
公子烂醉归来,在灯光下看到了这美丽的花,而美人则在早晨插花时照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容颜。
在花前,我才开始感受到春风的昂贵,而在花花世界中饱尝了人间红颜后,才体会到了美色的难得。
日晚,看这美丽的花,又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太真美丽的花,我无力靠在阑干上赞美。

诗意和赏析:
《牡丹》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描写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特殊的气质。

诗中的牡丹花被描绘得非常艳丽多姿,但却隐藏在云雾之中,使人难以抵达。作者用“艳多烟重欲开难”形容牡丹的美丽之处,既表现了牡丹的奇特和难觅之美,也暗含了人生的辛酸和无奈。此外,诗中的“红蕊当心一抹檀”一句,神秘而含蓄地描绘出牡丹花心的红蕊,给人一种神圣和珍贵的感觉。

诗的第三和第四句描写了公子和美人分别在灯光下和镜子前观赏牡丹。公子在醉酒后在灯光下看到了牡丹的美丽,而美人则在早晨插花时照镜子,看到了自己与牡丹的共通之处,这两个情节相互呼应,一方面表达了牡丹花的美丽超越凡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诗的最后两句“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提出了一个意象饱满的描述,将牡丹美丽的外貌与美色的冷寂相对照,使整首诗意融贯、引人深思。

整首诗以牡丹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示了美与艳的辩证性。诗人通过表面的描绘反映了人世间美色的虚幻和渺茫,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失落。诗的结构优美,用词精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是一首激发想象力和感悟的佳作。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不管秋天阴复晴,秋怀何处不凄清。江城几夜无佳月,亦有新诗对雨成。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扰扰浮生外,华阳一洞春。道书金字小,仙圃玉苗新。芝草迎飞燕,桃花笑俗人。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愿得青芽散,长年驻此身。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

梦觉空山泪渍衿,西游岁月苦駸駸。葭萌古路缘云壁,桔柏浮梁暗栎林。坐上新声犹蜀伎,道傍逆旅已秦音。荷戈意气浑如昨,自笑摧颓负壮心。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

贼是小人君记取,好手白拈犹未许。坐断圣凡绝见闻,扬眉且胜拈华举。

自昔嗜酒徒,往往皆能诗。诗亦何与酒,胡为必相资。我诗既不工,我酒还复漓。颓然亦复醉,信笔辄书之。

万籁静中起,扶摇风怒号。半天鸣剑戟,平地卷波涛。鷁退宋都疾,鹏抟溟海高。贺兰吹不尽,何用战蓬蒿。

渐老风光不著人,花溪柳陌早逢春。近来行到门前少,趁暖闲眠似病人。

水上亭台凉气多,扣舷倚棹唱吴歌。何人为放青莲出,剪却翻翻一万荷。

近听脑中童子语,旧看心叶玉皇经。木公考课巡三岛,白帝传觞宴百灵。有骨凌云周外界,无才佞世冒天刑。吾将力挽长杨断,讲座时开笑口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顽云积穹苍,天宇书沈黄。日车亦徘徊,风力软不扬。亭午犹蒸溽,汗泻如沃浆。裋褐无所投,返坐闭深房。外观俱遣绝,欲以进清凉。烦襟竟不解,号呼投空床。安得引扶摇,大鹏共翱翔。拔石移三山,回波沃扶桑。炎官丧精魄,火蛾潜遁藏。披襟阊阖畔,爽气盈衣裳。谁能守环堵,执热

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芦刀夜鲙红鳞腻,水甑朝蒸紫芋香。曾向五湖期范蠡,尔来空阔久相忘。

藜杖赋归休。

相傅石里两金鸡,不记胡商凿取时。一只遭檎一飞去,至今月落不曾啼。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