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

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
正愁闻塞笛,独立见江船。
巴蜀来多病,荆蛮去几年。
应同王粲宅,留井岘山前。

作品评述

《一室》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室他乡远,
空林暮景悬。
正愁闻塞笛,
独立见江船。
巴蜀来多病,
荆蛮去几年。
应同王粲宅,
留井岘山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他人的一间客房中的寂寥情景。诗人身处他乡,周围空无一人,远离故乡,感到孤独和寂寞。夜幕降临,寂静的森林中弥漫着暮色,增加了他内心的孤独感。他正在忧愁地听着边塞上的笛声,独自站立着看到江上的船只。诗人曾经在巴蜀地区生活,但多年来患了许多疾病,如今他又离开了荆蛮地区。他感叹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辛苦。他应该前往朋友王粲的住所,留在井岘山前。

赏析:
《一室》这首诗描绘了杜甫流亡他乡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写空无一人的客房、寂静的森林和暮色弥漫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迷茫。他听到了边塞传来的笛声,这音乐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巴蜀和荆蛮是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他在这些地方经历了许多困苦和病痛,离开之后又感叹时光的流逝。最后,诗人提到了他应该前往朋友王粲的住所,并留在井岘山前,这也是对友情和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的情感。诗中还透露出对友情和自然的向往,这些情感反映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和情感色彩。整体上,《一室》通过短小精悍的描写,展现了杜甫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为腩巡遂不还。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积雨淹连骑,新波滟广池。喜闻重到客,更作复游诗。逐水无留絮,飘空有断丝。送春吾得地,一问故人期。

良玉定为宝,长材世所稀。佐幕方巡郡,奏命布恩威。食蔬程独守,饮冰节靡违。决狱兴邦颂,高文禀天机。宾馆在林表,望山启西扉。下有千亩田,泱漭吴土肥。始耕已见获,袗絺今授衣。政拙劳详省,淹留未得归。虽惭且忻愿,日夕睹光辉。

老住湖边一把茆,时沽村酒具山殽。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名利场中,愁过了、几多昏晓。试看取、江鸥远水,野麋丰草。世草浮云翻覆尽,此生造物安排了。但芒鞋竹杖任蹉跎,狂吟笑。尊有酒,同谁倒。花满径,无人扫。念红尘来往,倦如飞鸟。懒後天教闲处著,坐闲人比年时少。向太行山下觅菟裘,吾将老。

蓬山阁上冠群贤,出拥朱放浙水边。但看两州歌善政,宜膺多福享遐年。当生自是长生佛,未老应数不老仙。寿杯肯向人间饮,摧傍莲峰玉井倾。

西园斗草归迟。隔叶啭黄鹂。阑干醉倚,秋千背立,数遍佳期。寒食清明都过了,趁如今、芍药蔷薇。衩衣吟露,归舟缆月,方解开眉。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老石山苔手自冶,爱閒诗最与山宜。无官莫惜频来往,破费春风又几时。

蓬蓬楼鼓趣征航,草草邮亭共别觞。对面已惊时节换,分襟难复话言长。君今去路云霄逼,我正落身糟麹傍。邂逅诗成傥垂寄,年年有雁到衡阳。

一生活计一身闲,日与白云相往还。五百年间知此味,华山去后到梅山。

烟锁长堤,云横孤屿,断桥流水溶溶。凭阑凝望,远目送征鸿。桃叶溪边旧事,如春梦、回首无踪。难忘处,紫薇花下,清夜一尊同。东城,携手地,寻芳选胜,赏遍珍丛。念紫箫声阕,燕子楼空。好是卢郎未老,佳期在、端有相逢。重重恨,聊凭红叶,和泪寄西风。

昔年此地属龙门,两壁崖崖禹凿痕。泉堕半空翻作雨,天藏一窍狭于村。萝烟尚瘗仙人骨,矶月应招钓客魂。岩下住僧多白首,不闻尘世似桃源。

羸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碣石海北门,馀寇惟朝鲜。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寸心渔阳兴,落日旌竿悬。

立缟芳桂阴,置汝固已当。他年莫姓丁,止厕子侄行。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不随黄鹤起烟波,应笑无成返薜萝。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高添雅兴松千尺,暗养清音竹数科。珍重仙曹旧知己,往来星骑一相过。

陋巷冬将尽,东风细杂篮。解牵窗梦远,先是涧梅谙。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书斋山帚撅,盘馔药花甘。雅得琴中妙,常挪脸似酣。雪消闻苦蛰,气候似宜蚕。密勿须清甲,朝归绕碧潭。丹心空拱北,新作继周南。竹杖无斑点,纱巾不著簪。大朝名益重,后进力皆覃。至理虽亡一,臣时

昔我先君子,时称鉴裁公。知君非介绍,虚馆授儿童。倒屣迎王粲,登门得孔融。他年记先友,孰不仰清风。

雪裹婆娑结子低,山童应亦讶卑枝。几年开落惭无取,一日搜吟信有时。红实累累临曲砌,丹苞簇簇耀幽墀。古今未见多题品,却恐君诗取世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