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郑清之的《南坡口号十八首(其十六)》
拼音和注音
jiù rì dū chéng yù zi yú , yī lín jīn bù dào máo l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称帝”之城。
不到:1.不足,少于。2.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3.不周到。4.不料。5.不至于,不会。6.不至、不及。
旧日:(名)过去的日子。
茅庐:(名)草屋,屋顶用草苫盖的房子。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原诗
旧日都城饫子鱼,一鳞今不到茅庐。
果然额上通三印,尽去侯门代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