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
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作品评述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头系着船,
只有你独自怜惜我。
云散了,雨滋润了坛子,
春天使彭泽的田地变得苍翠。
我常常惊讶于那些适意地居住在小国的人们,
于是我写了一首诗来询问高天。
在我离开巴东之后的路途上,
我会碰到不少人,问他们有几个贤明之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对自己处境的感叹和对世事的思考。诗中的"江头系着船,只有你独自怜惜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他感叹自己的境遇与周围人的不同。"云散了,雨滋润了坛子,春天使彭泽的田地变得苍翠"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希望。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他惊讶于那些在小国安居乐业的人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天命和人才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思考,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诗中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形象感,通过对江头、雨滋润的坛子和春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希望和生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小国安居的人们的惊讶和对高天的询问,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改良的期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的交织,展现了杜甫诗歌的典型特点。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局势的关注,融合了感性与理性的表达,呈现出杜甫诗歌中深刻而广阔的内涵。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葭茁迎春早,山芮得地高。堪书同细带,入咏似青袍。弱力绵绵葛,微香蓼蓼莪。王孙何处在,楚思遍江皋。

写人

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惟忧急诏归青琐,不得经时卧白云。千载茯苓携鹤劚,一峰仙掌与僧分。门前旧客期相荐,犹望飞书及主文。

写人

移樽铺山曲,祖帐查溪阴。铺山即远道,查溪非故林。凄然诵新诗,落泪沾素襟。郡政我何有,别情君独深。禅庭古树秋,宿雨清沈沈。挥袂故里远,悲伤去住心。

写人

层台高几许,此即会稽图。一目空秦望,千峰压镜湖。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他日传佳话,兰亭与此俱。

写人

经时苦炎暑,心体但烦倦。白日一何长,清秋不可见。岁功成者去,天数极则变。潜知寒燠间,迁次如乘传。火云忽朝敛,金风俄夕扇。枕簟遂清凉,筋骸稍轻健。因思望月侣,好卜迎秋宴。竟夜无客来,引杯还自劝。

写人

官崇真是帝王师,八十归休亦未迟。不似孔光辞位日,早於姜望出封时。仪形昔已图麟阁,稿草今应集凤池。故府诸僚终有愧,甘陵犹欠纪功碑。

写人

世界诸方圣,如同在眼前。其於通要妙,便见理深玄。法教穷难尽,周知本自然。信诚含万象,秘隐口亲宣。

写人

不知东里叟,遗迹但堪寻。语爱东家泪,论交季子心。故坟犹有石,遗鼎遂无金。谬政为邦久,千秋谢所钦。

写人

桑田变海海成田,这话教人信也难。只有一般输我处,君王未有此清闲。

写人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

写人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剪商德厚,封唐庆延。在姬犹稷,方晋逾宣。基我鼎运,于斯万年。

写人

兹晨瑞气阳和早。泥牛示古农曹。风充采杖轻轻考。谁似我、重耕道。赏宴怀中珍和宝。滋味广餐芝草。便许结金丹,复归去蓬莱岛。

写人

江湖秋水事茫茫,近县犹闻有战场。多病多忧欺此老,半醒半醉了重阳。见山篱下无人至,戏马台头几客忙。万事不同时节似,感今怀古倍悲凉。

写人

寒塘涨新雨,滟滟翠波满。沙晴步声涩,风引罗带缓。蒲牙妒舌利,荷叶欢心卷。生平玉衣梦,至此神亦诞。徒诵小星篇,无人觉肠断。

写人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写人

使君德量湖水宽,和气袭人春避寒。山川自古穷绝处,铸铁点顽成转丹。频作好诗醇似酒,妃子斗妍西子丑。人生行乐只花时,更吸西江斟一斗。

写人

猛作修鳞想,观渔忆故濠。横舟排雪浪,敏手夺银刀。过熟偏宜酒,余鲜更带糟。忍穷须忍口,老矣为渠饕。

写人

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写人

蚁门知将雨,虫鸣觉近秋。衰翁非爱酒,无计奈孤愁。

写人

九载光阴俯仰间,百年人世几悲懽。竹楼梦断伤春晚,云壑书来喜岁寒。别久更怜诗笔健,愁多须和酒杯宽。相望江北江南路,柳絮随风又作团。

写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