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十日五日愁良工,白团扇子月面同。
一螺黛墨洞房手,为君小笔开眉峰。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石。诗人以扇子为主题,通过描绘扇子的细腻工艺和扇面上的图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日五日愁良工,
白团扇子月面同。
一螺黛墨洞房手,
为君小笔开眉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扇子的图案,以及诗人与扇子之间的情感交融。

首句“十日五日愁良工”,描绘了制作扇子所需的精细工艺和耗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时间的焦虑和不安,暗示了他内心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白团扇子月面同,一螺黛墨洞房手”,展示了扇子的图案。白团是一种扇子的名称,月面则指扇子上绘有月亮的图案。螺、黛、墨等词语则描绘了扇子图案的细腻和精致,洞房手指的是扇子的制作者。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扇子所呈现出的美丽与艺术价值。

最后一句“为君小笔开眉峰”,表达了诗人对扇子的情感。这句话中的“君”可以理解为受赠者或扇子的拥有者,诗人以小笔轻轻勾勒出眉峰的形状,将心意和情感融入扇子之中。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深情厚意和对受赠者的思念。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扇子的制作过程和图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受赠者的关怀之情。它展示了扇子作为一种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细腻而深情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老怀郁郁苦难舒,忽报吾儿病已除。便觉身心无个事,万钱不抵一封书。

头戴花枝学后生。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死毡衣裳。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掩抑大风歌,裴回

盎若阳和气,融融满太空。水涵春屿碧,林镂夕阳红。过尽桃花雨,吹来杨柳风。韶光晚尤媚,游兴浩难穷。

断桥疏竹带山幽,装点诗人觅句愁。多谢双鱼传尺素,绝胜斗酒得凉州。

湖海十年旧,林塘三亩余。静非谈者隐,贫胜富人居。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犹应不独善,学子满阶除。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底精灵,吃野狐涕唾底鬼子。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雨后人家菜麦香,旋涡流水乱横塘。青春未有阑珊意,付与游人处此忙。

着瓦霜威重,侵窗月色昏。相依纸帐梦,犹胜火炉蹲。伸脚三更稳,回头一笑温。温柔非老事,付与少年论。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父前行,子后随。不肖孙,愚且痴。三昧门,各自知。入深村,草离离。风前翻忆老杨岐。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瓜蔓已除垄,苔痕犹上墙。蓬蒿贪雨露,松竹见冰霜。卷幔天垂斗,披衣日在房。无诗叹不还,千古一潜郎。

登览兹山古到今,流传今有几何人。如今胜践悬知少,况有新诗为写真。

东南溪水来何长,若耶清明宜靓妆。南湖一吸三百里,古人已疑行镜里。春风来吹不生波,秀壁如奁四边起。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求群白鸟映沙去,接翼黄鹂穿树飞。我坐荒城苦卑湿,春至花开曾未知。荡桨如从武陵入,千花百覃使人迷。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