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翻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作品评述

《海翻》诗词的中文译文: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诗意和赏析:
这首《海翻》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描绘了海翻澎湃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可以理解为通过历经种种人事变故,再次看到海涛翻滚的景象。这里的“海涛翻”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社会的波动和变迁。诗人可能在感慨人事无常,世事变化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也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描述了海浪翻滚时的浩荡和力量,以及它无法洗刷掉人们内心的冤屈。海浪高涨,堪比山峦一般,但它却无法真正抚平人们的冤屈和不平之事。诗人在此借海翻之景,抒发自己对冤屈与不平的思索,表达了个体命运与虚无飘渺的社会背景之间的碰撞与矛盾。

整首诗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海翻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对社会和个人困境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把个体命运与海澎湃的浩大景象相互映照,诗人传达了对人生与社会命运的无奈和苦涩。它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炼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诗人高骈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思。

作者介绍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歷右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咸通中,拜安南都护,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僖宗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劒南西川节度,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俄徙淮南节度副大使。广明初,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为部将毕师铎所害。诗一卷。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啓三年。补诗四句。

诗词推荐

兄弟忝同登,论交最有情。颓波知劲节,彻底叹真清。正尔寻烟好,胡然丧老成。抱痾难执绋,挥涕望佳城。

日映宫墙柳色寒,笙歌遥指碧云端。珠铅滴尽无心语,强把花枝冷笑看。

来参军事久无功,宜黜而升愧在中。揽辔登车宁有是,过家祭灶略相同。送人万里鸥波白,回首千山骑火红。待得故园高卧日,诸君剑佩一时东。

石首邑易治,难山政可师。弦歌聊戏耳,谈笑以为之。省德多餐饭,勤官少作诗。交情毋恃旧,公事定相规。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明夜月团圆,小春霜早。今日由来佳气好。都城传道,翰苑称觞欢笑。知是当年,诞生元老。新来曾见,金莲送到。一任芳樽频醉倒。判花西掖,独掞春华词藻。召归紫闼,永为师保。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

同营三十万,震鼓伐西羌。战血粘秋草,征尘搅夕阳。归来人不识,帝里独戎装。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半生不睹德云翁,悬想经行在别峰。破一微尘相见了,揭翻华藏十三重。

湖桥北颊花坞,水阁西头竹村。霏霏薄雾红暖,漠漠轻烟翠昏。

一忝中山守,仍班第四春。老应无所事,少尚不如人。适野愚谋短,将芜旧产贫。须惭丈二组,羁束最慵身。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偶来长浦里,相伴采莲归。并船打两桨,溅水湿罗衣。

一岁秋香又一空,落英憔悴怨西风。开时占断西风晓,岂念荷花脱病红?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只应将巧畀人间,定却向、人间乞取。

呼儿为我整乌纱,不是无心学孟嘉。要摘金英满头插,明朝还是过时花。

春风如许可复奈,扶藜与子一笑怀。初缘晴日垂垂发,更为吾人细细开。莫憎白眼校尉老,快唤青州从事来。径欲寻君说幽意,夕阳故挽一枝回。

今夕暑差甚,芒鞋阶不行。除灯檐月上,却扇竹风生。病骨坐怕久,静吟诗易成。夜凉思睡去,楼鼓已三更。

年衣泣卧伤君子,华哀高名亦丈夫。但使如云双翼在,它年九万是鹏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