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著作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余。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作品评述

《送岑著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懒者常似静,
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
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
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
相得欢有余。
我本不违世,
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
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
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
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
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
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
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
随子到吾庐。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个性和处世态度的思考。他通过对懒惰、静默、拙笨和直率这些性格特点的论述,表达了自己与社会的不协调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自嘲和自省。诗中还表达了对友谊和别离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故乡的眷恋。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自嘲和自省的态度,以自身的特点来对比和反思社会的常态。他首先提到懒者常常显得安静,但并不意味着安静的人就是懒惰的人;拙笨的人虽然近于直率,但并不意味着直率的人就是愚笨的人。然后,他将这些性格特点与自己相比较,将自己与夫子(指孔子)作对比,认为夫子既能保持静谧又能表现出直率,而他自己则感到迷茫和困惑。

接下来,他表达了对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认为自己与世界相异。他将自己比作林间的鸠鸟(指野鸽),表示自己的拙笨;将自己比作冰底的鱼,表示自己的懒惰。尽管别人嘲笑他的疯狂和愚蠢,但只有孔子(子)才怜悯他。他认为直率的人有时候会得到信任,但安静的人却不会永远居于高位。

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对疾病的苦恼,他觉得自己的懒惰和拙笨就像一种病,却无法接受医治。在离别前,他对饮酒的稀薄感到惊讶,并流露出与离别伴随的眼泪。他担心再次相聚的机会可能很少,因此担心自己的离别可能会带来隔阂。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他希望能够按照山间的梦境,随着他的朋友(子)回到自己的家中(吾庐)。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与社会的对比和反思,以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处事态度的思考。他通过对懒惰、安静、拙笨和直率等特点的描述,反映了自己与社会的不协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别离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表达了懒惰者常常看起来很安静,但安静的人不一定就是懒惰的人。接着,苏轼提到拙笨和直率,认为拙笨与直率并不完全等同,直率并不意味着愚蠢。

在第四句“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中,苏轼将自己与夫子(指孔子)进行对比,称赞夫子既能保持安静,又能表现出直率,形容他的雍容从容。这与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形成了对比。

接下来,苏轼表达了对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与世界对抗,但却与世界格格不入。通过将自己比作林间的鸽子和冰底的鱼,他形容了自己的拙笨和懒惰。尽管其他人嘲笑他的疯狂和愚蠢,但只有孔子能够怜悯他。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疾病的痛苦和对离别的思念。“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苏轼将自己的懒惰和拙笨比作一种病,却无法接受医治。在离别前,他对酒的淡薄感到惊讶,并表达了与离别伴随的泪水。他担心再次相聚的机会可能很少,因此担忧离别会导致疏远。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希望。“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苏轼希望能按照山中的梦境,与朋友一起回到自己的家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特点的思考和自省,以及对社会和友情的思念,展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中运用对比、比喻和形象的手法,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云蟠象魏接长杨,日拥龙颜坐未央。吾道欲兴周礼乐,圣朝空老汉文章。九重推毂边人泪,杂佩分花辇路香。谁荐《子虚》金马外,汾阴春雨夜苍苍。

草生梦碧,正燕子帘帏,影迟春午。倦茶荐乳。看风签乱叶,老沙昏雨。古简E868篇,种得云根疗蠹。最清楚。带明月自锄,花外幽圃。醒眼看醉舞。到应事无心,与闲同趣。小山有语。恨逋仙占却,暗香吟赋。暖通书床,带草春摇翠露。未归去。正长安、软红如雾。

古今大雪满长安,天童卖却这心肝。无神通菩萨猛劈一椎,千手眼大悲捏怪多端。狮子教儿迷了诀,老婆心切不相瞒。

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门。早岁相期作深隐,至今头白未能閒。

须髯残雪兀陈编,炀者何由更避烟。荣宦君方收晚岁,论交我亦得忘年。佐州相与营杯水,有路从今出瓮天。一日尚能千里驾,此间老骥不须鞭。

千年露液何曾酿,五色霞衣不用裁。小史调笙铺席罢,金笼鹦鹉报花开。

百尺雕堂悬蜀绣。珠帘外、玉阑琼甃。调鼎名家,吹箫贤胄,新卜凤皇佳繇。银叶添香香满袖。满金杯、寿君芳酒。喜动蟾宫,祥生态帐,应在细君归后。

绿盖红幢笼碧水。鱼跳处、浪痕匀碎。惜别殷勤,留连无计,歌声与、泪和柔脆。一叶扁舟烟浪里。曲滩头、此情无际。窈窕眉山,暮霞红处,雨云想、翠峰十二。

湘峰峨峨湘水碧,万古鱼龙护冰魄。荷衣芷佩凝秋霜,欲诵遗章发先白。天生草木预何事,乃与骚人同一骨。今人古人共磨灭,惟有芬香埋不得。主人手植双桂树,宁为嬖玩娱燕席。亦知兰鲍随所化,勉进修名比馨洁。绕除霏霏风袭予,欲参灵螭驾寥阒。陈辞重华吊屈贾,酌以芳辛起烟郁。

姜师度,更移向南三五步。

新篘盎盎泻琼晶,照我襟怀彻底清。多谢白衣相问劳,举杯无语不胜情。

闻道孤根暖已回,扶筇攜酒出山来。数花羞涩西坡上,也当春风一度开。

腊销三五。月向雪山云外吐。烟水黄昏。梅柳依稀笛断魂。今宵豫赏。便作香尘随步想。莫待元宵。灯火零星雨寂寥。

翠实堆盘对绿樽,清香尚想月黄昏。主人合试调羹手,病叟难忘止渴恩。

三月湖天春昼长,东风飘暖草浮光。樱桃熟后游人倦,柳絮飞时燕子忙。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长杨风掉青骢尾。尊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地。明日重来,落花如绮。芭蕉渐展山公启。欲笺心事寄天公,教人长对花前醉。

今年生日胜常年,一佛中间万佛缘。善念才兴方寸地,恩光便下九重天。花香作供围方丈,粟粒成功福大千。长寿如来更多宝,饱参住世小乘禅。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

千载前人每暗同,眼边俗客马牛风。作文要可张子布,饮酒思从陈孟公。半世氛埃成潦倒,几时蓑钓入空蒙?一庵处处皆堪老,莫怕无山著此翁。

天容如鉴地无尘,阳气依稀动紫荆。日晷渐长端可爱,霜华增重不胜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