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二弟梅花

春到衡门苦恨迟,遍寻竹外赏南枝。
夜来已报春消息,试问主人知不知。

作品评述

《和十二弟梅花》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到了衡门,我深感悔恨它来得太晚,我四处寻找梅花,希望在竹林外能欣赏到南枝上的花朵。夜晚已经过去,春天的消息已经传达了,我想问问主人是否知道了。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到来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季的期盼和苦恨。作者在衡门等待春天的到来,却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希望能在竹林外的南枝上发现盛开的梅花,向主人询问春天的消息是否已经传达。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春天的渴望。

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和梅花的盛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衡门和竹林等景物都是富有宋代特色的意象,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宋代的生活氛围。

整首诗词简洁明了,语言流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季的渴望和思念之情。它以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亦好亭兼弄月亭,磬湖不许两通行。谁抛螮蝀湖光尾,便有先生拄杖声。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今宵星汉共晶光,应笑罗敷嫁侍郎。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静闻天籁疑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谁见宣猷堂上宴,一篇清韵振金铛。

七树怀郑薰,千尺羡晋峤。弘景招不来,俯仰但长啸。

九日心飞类琯灰,龙山直上好楼台。老身稚子扶将去,胜地元戎借得来。酒似朝霞披雾散,诗如秋菊艳霜开。至今研席珠玑满,莫道登高寂寞回。

炎皇鉴从草,异种多西州。为君望岷峨,使我双泪流。向来秦越人,朝洛夕邯郸。子持鹊经来,自西亦徂南。江南有羁羽,岂不怀故营。何当同皇风,六气和且平。

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领了诗材还又怨,问天风雨几时开。

支流二水绕山城,潇洒桐庐旧得名。好在鸟笼山霭里,眼生诗句易诗成。

十亩荒园斸野烟,蔬畦麦陇带平田。相忘鱼鸟无余地,自信貂蝉有老天。静处亦忙诗意思,贫中之乐酒因缘。梅花不隔前村路,只有霜桥雪屋边。

及物深仁远,流光内德昭。徽音继任姒,至治协黄尧。崇庆才亏膳,延和遽罢朝。千官号慕处,声动九重霄。

荒郊多腐草,故苑近清秋。棘密何胜数,囊轻莫尽收。月高疑爝息,天远认星流。紫桂风微急,红兰露遍浮。已能穿永巷,更欲拂高楼。灭烛方无寐,鸣蛩相荐愁。

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仙吏秦峨别,新诗鄂渚来。才推今北斗,职赋旧三台。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何年相赠答,却得到中台。

好山多处说严陵,官事閒时定一登。野寺岂无僧十百,爱僧须是爱诗僧。

花落更同悲木落,莺声相续即蝉声。荣枯了得无多事,只是闲人漫系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鉴禁疏云数道开,垂风岸柳拂青苔。银波玉沫空池去,曾历千岩万壑来。

少年妄有意,与世扶危颠。神游渺八极,讵尝□□□。□□覆天地,鼎沸同熬煎。勺水空自扬,偶兹微命完。贪夫遂□欲,得所恬以安。君子抱古见,十事十不然。观人眼难开,不如返自观。此心既已了,口亦何必言。

屏废诚愚分,牢愁更索居。若逢知己问,犹解课儿书。地僻门长闭,年饥菜自锄。相望无一字,不是故情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