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作品评述

诗词:《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
轻盈红脸小腰身。
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
蓬山才调最清新。
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中文译文:
漂亮的发髻像螺旋般盘绕,头上戴着轻盈的红色头巾。
面容红润秀丽,腰身纤细轻盈。
舞拍子鼓声时而催促花拍,展现出精神的斗志。
空旷处,轻盈的红色停歇,和风轻柔地拂过垂柳,如约的春天。
才情如蓬山般最为清新。
胜过千锦缠头,共同珍藏着美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之一。这首诗以描绘女子出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和舞姿的动感。

诗中提到的"绀绾双蟠髻"和"云欹小偃巾"是对女子发髻和头巾的形象描写,绀绾指的是深蓝色的色彩,蟠髻即盘旋的发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头发的造型。云欹小偃巾则描述了头巾轻盈的样貌。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和身材,红脸和小腰身都表现出她的美丽和娇小。

在描写女子舞蹈的过程中,诗中运用了叠鼓、花拍等形象描写,展现了舞姿的灵动和活力。叠鼓忽催花拍,形容鼓声和舞蹈的节奏相互呼应,展现出女子斗志昂扬的精神。

最后几句描绘了女子停下来的场景,"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表达了舞者在开阔的空地上轻盈地停歇,微风拂过,春天的气息弥漫。蓬山才调最清新一句,则赞美了舞者才情的出众,将其比喻为蓬山,充满清新的韵味。

最后两句"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则是对舞者美丽的赞美。缠头指的是盘绕在头上的丝巾,千锦形容丝巾的花纹华丽绚烂,共藏珍表示将其珍藏起来,将舞者的美丽与珍宝相提并论。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女子的美貌和舞姿的动感,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舞者的身边,感受到她的婀娜身姿和动人魅力。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对舞者才情和美貌的赞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表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福备天教百顺并,应须富贵又长生。九霄庆泽沾身润,五色纶章照眼明。翁媪岁时称寿礼,儿孙昼夜读书声。来春更看新先辈,绿绶斑衣分外荣。

歌子

万太高岩耸石楼,云翚烟桷瞰寒流。幔亭昔聚曾孙宴,石鼓拿归古渡头。

歌子

寒毡才入手,便动帝乡心。千古兰亭在,三年芹水深。文排昆体作,诗对越人吟。自得高山趣,何当遇赏音。

歌子

海棠开也,问底事悭晴,檐花犹落。可惜风流天不借,都逐闲花浮薄。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半露肤如玉。东风解事,未教飞点吟屋。清晓多谢天公,着晴暾烘透,嫣红重簇。欲谢看来还更好,犹自*芳艳烁。瘦杜无情,老苏有句,未用论凄独。春愁多少,直拚付与春*。

歌子

人在非晴非雨天,船行不浪不风间。坐来堪喜还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

歌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歌子

中语以记神交云耳龙门与天通,鸟道当绝壁。青天挂石镜,倒影太湖碧。飞亭压清湍,幽谷时游观。千崖古雪积,六月松风寒。仙人挥玉麈,扣门避秋暑。不意麋鹿群,忽识鸾凤侣。脱巾长松阴,展席风满林。青苔委玉珮,白石鸣素琴。凄清草树色,照映璚瑶质。山灵献神异,鹿女将花入。

歌子

拍瓮春醅动。洞庭霜、厌绿堆黄,林苞堪贡。况有老人潭边菊,摇落赏心入梦。数百岁、半来许中俗语中半。儿女牵衣团栾处,绕公公、愿献生申颂。公性涩,待重风。人生一笑何时重。奈今朝、有客无鱼,有鱼留冻。何似尊前斑斓起,低唱浅斟齐奉。也不待、烹龙BC4D凤。此会明年知谁健

歌子

亟纾多难一群心,惕厉咨嗟憯测深。汉制春温劝敦本,周家夙戒岂无箴。该淹伯始万端理,烦悉姬公五诰寻。愈近清光缀经席,皇风如玉亦如金。

歌子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歌子

华堂閟林樾,林秀水泉甘。野色袁家渴,秋声钴鉧潭。二难今有此,四者许谁参。他日承明直,悬知忆翠岚。

歌子

回翔青琐已多时,四海归荣更是谁。通籍禁中参凤阁,司言天上焕龙墀。修文礼乐源何大,振笔云雷泽益滋。若把王褒颂勋业,未如际会遇昌期。

歌子

籀学在唐,阳冰一夔。彼秩八音,各有工师。斯帖之奇,体微而具。何以譬之,磬襄鼗武。

歌子

滁阳承乏多閒暇,时入山中访道安。何处披襟却烦暑,清风亭上久盘还。

歌子

紫荆山下物华新,只与都城共一春。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泔鱼已悔他年事,搏虎方收未路身。欲寄微言书不尽,试寻僧阁望西人。

歌子

今日开筵贺始生,来年今日办西行。后年壁挂登科记,今日人看指姓名。

歌子

北堂有子,其实三兮。仲焉此去,其心惨兮。

歌子

花风初逗,喜边亭依旧,春闲营柳。烟草隋宫歌舞地,谁遣万红围绣。结酒因缘,装春富贵,也要经纶手。笙箫声里,一江晴绿吹绉。是处羽箭如飞,那知鹤府,花压阑干昼。油幕文书谈笑了,余事尽堪茶酒。报答东风,流连西日,绿外沈吟久。与春无负,醉归香满襟袖。

歌子

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品重云头,叶翻蕉样,共说内家新制。波浮海沫,谁唤觉、鲛人春睡。清润俱饶片脑,芬E661半是沈水。相逢酒边花外。火初温、翠炉烟细。不似宝珠金缕,领巾红坠。荀令如今憔悴。消未尽、当时爱香意。烬暖灯寒,秋声素被。

歌子

印泥印空印水,匝地寒涛竞起。其中无限麟龙,几处争求出嘴。

歌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