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秋夜香闺思寂寥。
漏迢迢。
鸳帏罗幌麝烟销。
烛光摇。
正忆玉浪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
滴芭蕉。

作品评述

《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是唐代诗人顾夤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夜香闺思寂寥。
漏迢迢。
鸳帏罗幌麝烟销。
烛光摇。
正忆玉浪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
滴芭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中的孤独寂寥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悠长的时间流逝以及微弱的烛光等意象,表达了女子心中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之情。她正坐在香闺中,回忆着曾经与她共度的欢乐时光,却无法找到那些美好回忆所在的地方。与此同时,她听到帘外雨声萧瑟,滴在芭蕉叶上,进一步加深了她内心的寂寞和凄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腻的意象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首先,诗中的"秋夜"和"香闺"两个词语,通过季节和空间的刻画,为诗词设置了背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接着,"漏迢迢"和"鸳帏罗幌麝烟销"等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时间流逝缓慢、空间被渐渐消散的画面中。"烛光摇"这一形象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动感,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动荡和不安。紧接着的"正忆玉浪游荡去,无寻处"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追寻过去的困惑。最后,"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这样一个景象的描写,通过声音和细微的细节刻画,进一步衬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凄凉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对细腻的意象描写和感情的表达,展现了女子在秋夜中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传达出对光阴易逝、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慨。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抒发,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凄美的文学体验。

诗词推荐

一出俄经震巽离,盈虚消息取诸随。盆栽菡萏何时藕,檐挂蜘蛛尽日丝。左墄右平魂梦远,东岗西崦杖藜迟。棱棱瘦骨萧萧发,恰与黄冠野服宜。

杨柳

左脚方行右臂挛,每惭名迹污宾筵。纵饶吴土容衰病,争奈燕台费料钱。藜杖已干难更把,竹舆虽在不堪悬。深恩重德无言处,回首浮生泪泫然。

杨柳

殿中日相命,开尊话旧时。馀钟催鸟绝,积雪阻僧期。林静寒光远,天阴曙色迟。今夕复何夕,人谒去难追。

杨柳

穷秋璧月才圆后,犹忆桑弧初挂年。千里一尊欢稚子,祝君从我傲壶天。

杨柳

娉婷娜袅。红落东风青子小。妙舞逶迤。拍误周郎却未知。花前月底。谁唤分司狂御史。欲语还休。唤不回头莫著羞。

杨柳

仰荷天恩雨露同,涓埃无地答宸衷。侍朝惟秉忠和孝,遥见炉香上九重。

杨柳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杨柳

身历干戈百战尘,休官仍似布衣贫。每看事有难行处,未见心无不愧人。秋稔粥饘犹可继,夜凉灯火已堪亲。闭门读易吾谋决,莫用蓍龟问鬼神。

杨柳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杨柳

塞上绵应折,江南草可结。欲持梅岭花,远竞榆关雪。日月无他照,山川何顿别。苟齐两地心,天问将安说。

杨柳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因题八百言,言直

杨柳

西崖佳树绿层层,日落山烟满树生。萧然倚杖疏篱外,遥听幽泉断续鸣。

杨柳

半空飞雨整还斜,翳日游云散复遮。七字吟情书柿叶,一年心事约梅花。关门人识陶潜室,静坐自疑庞蕴家。纸帐蒲龛方用事,更须何物作生涯。

杨柳

钱塘潮头来,成都药市集。叵尀汝州风,吹落毛僧笠。

杨柳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杨柳

老依涡曲作藩侯,月例黄堂给宴醅。敢把百壶夸顕父,且将三品敌荆州。味新聊称长螯蟹,酌浅尤宜小样瓯。珍重故人贻丽句,纵倾家酿若为酬。

杨柳

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钟。

杨柳

竹瘦桐枯菊又开。远山合抱水萦回。几行银篆蜗行过,一朵梨花蝶舞来。秋意思,闷情怀。懒将闲事强支排。倚栏目送归鸿尽,万里晴空入酒

杨柳

清晨候吏把书来,十载离忧得暂开。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人心计日殷勤望,马首随云早晚回。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杨柳

湓浦猿哀杜宇啼,琵琶弹泪送人归。谁言苏白名相似,试看风骚赤壁矶。

杨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