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作品评述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翻译及注释

翻译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注释
①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内,为长江上游支流。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
②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
③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④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⑤相激,相撞击。
⑥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⑦“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
⑧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
⑨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
⑩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创作背景

  当时作者正在苏州山寺独宿,嘉陵江水的涛喧如雷,使作者不能安席,于是引起了作者对佛性、对物理的思索,主要是思索静的自性怎么会转而成动的喧响,思索间由颇多感触,便写下了这首诗。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睡蛇缠绕黑甜时,棒喝全提落钝机。管取一瓯先看到,三更日出有谁知。

哲理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哲理

云昏迷候馆,树缺辨江湖。

哲理

杳杳河洲晚,客行殊未返。目随林鸟还,心共征鸿远。

哲理

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哲理

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博约岂不贤,末学恣驰骋。口耳谩纷纭,徒知响与影。吾心自神明,一掬涵万境。昔者斯文麾,紫阳已独秉。厥德天不孤,时生陆子静。陆朱夫何殊,性天俱炳炳。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考亭任重资,汲多费深绠。象山直劈豪,举手提要领。一起跬步间,循循

哲理

康乐寻山伐木,子猷爱竹叩门。我已烟霞痼疾,每逢佳处开樽。

哲理

北人善驾车,南人善使船。易地而为之,船覆车也颠。人生不相习,勉绝也徒然。

哲理

仙游杳不极,山夕景独殊。丹气发空翠,天灯照连珠。下有神之宅,何年托蓬壶。想争隋氏鹿,赫赫雄万夫。提剑起草莽,搴旗护枌榆。奇功未尽赏,灵异终弗渝。祝厘赛田畯,抚节降楚巫。心人孰可仍,我亦怀英国。芬芗乍成雾,杯珓若合符。歌此谢冥贶,送迎神以娱。

哲理

信步如同云水。看遍秦川入水。不似栋梁间,万派逆留神水。神水。神水。便是山侗真水。

哲理

昨日来过我,今朝去哭君。那堪谈笑际,便作死生分。旷达陶征士,萧条郑广文。犹怜埋骨处,西北有孤云。

哲理

丁令还家骨已仙,更无城郭有山川。未添白发三千丈,又见铜驼五百年。荒草茫茫连故国,孤云冉冉下寥天。澧兰歌送潺湲水,极望涔阳思惘然。

哲理

美人传酒清夜阑,欲歌未歌愁远山。蒲萄一斗元无价,换得凉州也是闲。

哲理

江莎渐映花边绿,楼日自开池上春。双鹤绕空来又去,不知临水有愁人。

哲理

我观李侯作胡马,置我敕勒阴山下。惊沙随马欲暗天,千里绝足略眼跨。自当初驾沙苑丞,岂复更数将军霸。李侯今病发右臂,此图笔妙今无价。

哲理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暮鹤飞回。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哲理

皇恩力本劝农耕,老稚争随刺史行。杨柳垂村麴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

哲理

述作当经纶,孤灯坐到晨。笑迎东海日,唤起北窗人。露滴烟梢静,鸟啼花迳春。自怜身是客,与客谩相亲。

哲理

元是竹林旧伴侣。去人日、偶相遇。笑卢同、狂怪尝茶,问子建、诗成几步。忆去年、乞巧同欢,把琴弦、细细与说。伤你爱四勾三,生下五男二女。

哲理

曙雪苍苍兼曙云,朔风烟雁不堪闻。贫交此别无他赠,唯有青山远送君。

哲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