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州。
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
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修门。
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作品评述

《悼吴校勘》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
惟君从步至徐州。
时清相有客云意,
力薄吾无荐祢恩。

远遁犹疑在空谷,
大招安肯入修门。
忽闻社友传新讣,
枯目滂然有泪痕。

中文译文:
离开国家,亲朋好友散落风雨之中,
唯有你从远方走来到徐州。
当时国家清平,有贤相赞赏你的才华,
我力量微薄,无法为你推荐。

你远离尘世,仍在空谷中犹豫徘徊,
大事招安,你愿意进入官府任职。
突然听到社交圈中传来噩耗,
我的眼睛枯萎,泪水悲切地流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对于吴校勘的悼念之作。吴校勘是刘克庄的朋友,他离开家乡,经历了种种风雨,最终来到了徐州。当时国家局势稳定,有贤相赞赏吴校勘的才华,但刘克庄自认力量微薄,无法为吴校勘提供帮助和推荐。

吴校勘在空谷中犹豫徘徊,考虑是否接受官府的招安。空谷可能指的是边远地区,吴校勘对于离开尘世、远离纷扰有所犹豫。然而,面对官府的招安,吴校勘最终决定进入官府任职。

突然之间,刘克庄听到社交圈中传来吴校勘的去世消息,这使他非常悲痛。他的眼睛因悲伤而干涸,泪水滂沱而下。

整首诗词表达了刘克庄对吴校勘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诗中通过描述吴校勘的经历和抉择,以及刘克庄自己的无力和悲伤,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命的脆弱,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凌晨别我将何适,鹤态飘然振霜翮。指点金华欲去游,骑驴直造烟霞宅。一片岚光凝不飞,数里松阴翠如滴。背腊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争拆。水潺潺兮风索索,帘卷虚堂正岑寂。高歌应有鬼神听,状物潜驱鸿化力。繄我浮生系郡符,安得乘闲访灵迹。吟成一首送君诗,倩僧勒上岩边石。

莫讶重栽聚八仙,几经边警亦堪怜。珠帘十里春狼藉,且把天香作旧年。

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上觉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与濛濛白雾迷。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日沉源出海,春至草生滩。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杨柳苏堤欠补栽,谁能瀛屿种添梅。去年我兴西湖别,健在明年又会来。

千里论文惭裹粮,二僮一马出相望。未缘竟日留佳客,犹带春星问草堂。鸟雀荒庭无洒扫,龙蛇素壁有篇章。吾庐不厌秋风破,屋漏新痕已满行。

中兴逾百载,独有放翁诗。豪出谪仙右,妙惟工部知。镜湖归老日,剑阁入军时。英气今何在,九原千古悲。

海上争驰老柏庭,生憎佛祖长无明。蓦然打个翻身转,依旧龙门一派清。

前途事业自登山,高下相悬进一关。莫倚陂陀能迤逦,可无尺寸怯跻攀。我来正作三年计,君别何当万里还。辨取相逢须刮目,转头清镜欲苍颜。

春来太半在农畴,邂逅相逢皆饮流。贪看暮烟驰万柳,不知明月上前洲。

春水摇冻春水肥,小风卷沙梅雪飞。东皇劝人作耕织,天雨粒粒机中丝。田家喜说新年话,苔青映门竹枝亚。有钱输官官不嗔,满地黄金不论价。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风沙来往稻粱谋,江北江南一岁遒。非为红楼断消息,待梅暗候自清愁。

日边春早帝王州,花满黄堂寿醑浮。世有忠嘉扶社稷,天教勋业绍箕裘。稀鸣枹鼓无偷市,屡敞圜扉罢虑囚。已佩荷囊簉鸳鹭,径将名姓覆金瓯。

寂寂书堂秋夜凉,一编心画一炉香。弟兄动是经年别,羞见天边有雁行。

云漠漠,云漠漠,云拥紫皇家。岩上神仙无一事,幅巾临水看桃花。点点是丹砂。

几年间气一全才,天以经纶属勉斋。动盛十年词两制,寿开九袠位三阶。公於南国恩尤在,人惜东山望莫偕。岁晚倏闻梁木坏,君王应亦为伤怀。

吴郡为僚记少时,别来光景迅如飞。江头我始怀章去,岭外君才解组归。正望故人诗见过,回思往事遽成非。死生契潤无穷恨,极目高原泪满衣。

一春苦沈阴,未省见桃李;已逢暗寒食,更值雨甲子。重云失南山,寸步困泥滓。箨龙已(左角右戢)(左角右戢),一饱差可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