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其六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作品评述

湖州歌·其六注释

①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这里,派人到临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组诗中记述的内容从此时开始,所用“湖州”题名。
②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
③大江--指长江。悠悠--形容水滔滔。这句借江水东流伤感地喑喻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
④目断--看不到。
⑤东西:一本作“东南”,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湖州歌·其六评析

  原诗是南宋灭亡后,作者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北望燕云诗人有无限感慨,此次北去,吉凶未卜,江水悠悠东去,象征南宋国运已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与被俘人众怀着凄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途中步履维艰,却后退不得。举目北望,哪里是个尽头?眼中所见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国风物,头顶天空再也不是故国的天空。“不尽头”,是指北国的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这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这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前程未卜、追怀故国、难舍难休的心态。第一句就以沉缓迷惘的语气奠定了全诗缠绵惆怅、凄神哀肠的感情基调。

  第二句写大江东流的壮阔之景。面对浩大之物,人们往往感到宇宙时空宏大永恒,人生渺小短暂,既而或看破红尘,游戏人生,或情动于中,积极奋进。诗人正处此境,面对这永不停歇的江水,感慨万千。“水悠悠”似乎说诗人的痛苦永无断绝,象悠悠的东流水一样。孔子指着江水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而诗人心中的亡国之思随时间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像江水那样滔滔不停永无尽期。江水悠悠,心潮起伏,诗人或许也想到人世更迭,人生荣辱之变,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却是故国之思,是对国事变迁的沉痛追怀。故国往事是否如流水逝了?时光之水是否真能冲刷掉心头的哀伤愁绪?诗人以“大江东去水悠悠”的壮阔之景衬托心中难耐的孤凄无助、恍然如梦的思绪,传达出哀怨、惆怅、悲凉的心境。

  “夕阳一片寒鸦外”,化用秦观的词:“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因正是眼中所见,真情实景,便自然无痕,不觉生硬。画面很简单,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但那种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却深入人心。这动人心弦的画面与前两句所述是同一双忧郁眼睛所见,同样都折射出诗人心中的苦楚,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目断东西四百州”,读至此处,我们仿佛听到了一声喟然长叹。环顾四野,高天长云,大江东流,夕阳寒鸦,暮色暝暝,故国神州何处?我身何处?“目断”是思而望,望而不见。从诗的第一句起,诗人就开始了寻找,东西南北望断,只落得心中一声无奈的叹息。“四百州”说明了魂牵梦绕的故国曾经是地大物博、国强民盛,而今再也寻不见了。国势衰微至此,连皇帝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想想真是泪眼望穿,愁肠寸断。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只写一个“望”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这不同于苏轼的,苏轼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评价:读后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缓缓四顾的身影,他那忧郁渴念的目光,听到他那失望无奈的叹息。他曾有诗“书生空有泪千行”,说的就是这种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国之音,寄托“亡国之苦,去国之戚”。李钰的《湖山类稿跋》评汪元量诗:“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从此诗可见一斑。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晓踏高坡日始悬,清泉未见口生烟。飞凫欲到二千里,挟策徒劳三十年。绣带长川初背眼,云根双剑远磨天。骕骦齿健嘶风去,更敢披头重著鞭。

闻为诗魔掩贝多,辞源衮衮倒洪河。遥知传诵日千纸,淇上高唐无善歌。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山程随远水,楚思在青枫。共说前期易,沧波处处同。

每度芙蓉岭,愁眉惨不开。有命终须过,无灾不再来。

懋德负长才,全牛不足剸。缠为百里宰,骥足殊未展。齿发方盛强,趣尚已高远。结庵睋二室,志欲巢绝巘。贤人心如云,无迹有舒卷。不须惊俗目,旧荦乃求显。既知吏可隐,何必遗轩冕。

满目斓斑布地来,春风惊见锦灰堆。菜根作苦终嫌咬,茗叶浮香为拨开。何处兔葵嗟竞掇,昨朝马蔺悔多栽。传闻此种番邦致,用向中华亦楚材。酴醾玉簪春色秋光递往来,凭阑数尺土高堆。翠摇钗股风吹堕,玉削簪头露濯开。山谷诗中那忍摘,唐昌观里合求栽。花容清丽人争爱,谁向周书

归来萝茑挂烟蓑,钓月耕云倦也那。山上山下吞佛语,溪东溪西牧牛歌。廿年树耳亡疑著,一个拳头得用麽。做尽平生闲伎俩,赤鳞无奈瓮虀何。

儒者给事中,顾公甚魁伟。经明往行河,商略颇应史。劳人又费乏,国计安能已。成功渠有命,得人斯可喜。似闻阻饥余,恶少惊邑里。启钥探珠金,夺怀取姝美。部中十盗发,一二书奏纸。西连魏三河,东尽齐四履。此岂小事哉,何但行治水。使民皆农桑,乃是真儒耳。

日上午头度岁辰。黄钟吹龠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一舸乘风汎渺茫,来依芳杜雪鸥行。难将野服随宾履,七字聊参燕寝香。

缅怀鲁将军,兵败携部曲。来投衲子衣,解甲饭戎菽。谁令名此山,异代有余辱。

鹤老芝田鸡在笼,上清那与俗尘同。既言白日升仙去,何事人间有殡宫。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段成式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张希复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郑符

右文兴化,定古师经。明祀有典,吉日愉丁。岂牺在俎,雅奏在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桥低水涨过船难,旋拆船篷复旋安。未免屈蟠篷底坐,谁教君爱切云冠。

明月来时远,腾腾碧海东。云收万里外,人在一轩中。光泫当塘路,凉生枕簟风。相过喜良夜,莫夜酒尊空。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春风得意酌霞觞,翠袖宁禁白露霜。欲向月宫收剩馥,晓窗强理背时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