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 秋歌 三

吹漏未可停。
弦断当更续。
俱作双丝引。
共奏同心曲。

作品评述

《子夜四时歌 秋歌 三》是南北朝时期萧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吹响的笛声不能停息,
断了的琴弦应当继续。
两个人一起拉着琴弦,
共奏一曲同心的乐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在秋夜中共同演奏乐曲的愿望和心灵的契合。通过吹响的笛声和断了的琴弦的比喻,表达了人们在夜晚中不断奋斗,努力使琴声连续不断,以达到心灵的共鸣和和谐。

赏析:
1. 蕴含哲理:诗中的笛声和琴弦可以被理解为人们的生活和心灵。作者通过笛声不能停息、琴弦断了应当继续的描写,寓意人们在困境中不应放弃,而是坚持努力,持续奋斗。这一思想启示了读者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2. 同心合作的意象:诗中的两个人共同拉着琴弦,奏响同心曲,表达了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意象,诗词传递了一种互相支持、携手合作的精神,强调了人们共同努力的力量。这也提醒人们在团队合作中要相互协作,共同追求目标。

3. 秋夜情怀:在描绘的时空背景中,秋夜的静谧和寂寥给人一种深情的感受。秋夜常被视为思绪万千,情感深沉的季节,该诗将这种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静谧的夜晚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音乐的比喻,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奋斗、追求合作与心灵共鸣的价值观。它既有哲理的启示,又有秋夜情怀的抒发,给人以深思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推荐

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出没望林寺,远近数鸟行。鬼神露怪变,天地无炎凉。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诵说冒雨去,夜宿昭亭傍。明朝有使至,寄多惊俗章。

子夜

海贾不爱死,适值骊龙眠。深渊顷刻命,平地千丈川。丈夫岂无志,固为儿女煎。彼美头上粲,它人口中涎。鲛人一滴泪,不肯随漪涟。眼见悬珠人,明月几缺圆。

子夜

长贫复羁旅,共爽十年欢。在世谁无累,如君事独难。蹴居怜火后,多病卧春残。纵决归山计,烟萝不疗寒。

子夜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子夜

海邦气候异中州,补被来时八月秋。满枕松声眠月露,夜深仍与被为仇。

子夜

榆钱阵阵麦纤纤,野菜花黄蝶易粘。记送郎船溪水曲,平芜一点甑山尖。

子夜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劃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醪投汉水期分饮,石削巴丘待勒铭。洗尽甲兵安草木,君山依旧望中青。

子夜

陌上秋千索渐收,金鞭懒逐少年游。晚风细落梨花点,飞上春衫总是愁。

子夜

又过余干县,来瞻马鬣坟。侯芭今白首,李汉旧多闻。采若溪头屋,骑鲸海上云。生存零落句,三复涕纷纷。

子夜

绛阙清都何时到,沧海桑田谁与怜。三十六天归路稳,撚花对酒一凝然。

子夜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借马趁朝长後到,问人求米尽难凭。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除却金章在腰下,其余滋味一如僧。

子夜

裂威严民崖如赤壁,暗想当年学士苏。巨口细鳞新网得,一樽惟有月相娱。

子夜

求约未能休厌繁,每於得处自难言。书曾过眼平心看,道不依形触目存。木本草根如有见,山巅水际尽逢源。可怜日月惟空过,休听钟声送黄昏。

子夜

平生迂斋老,雅志在考槃。尘氛小败意,顾辄求辞官。谷中万松株,郁郁知岁寒。茯苓傥可掘,宁用菊为餐。

子夜

厥草惟夭簇绛缯,猩红初滴尚火蒸。西风坐阅芙蓉老,合是药中耐久朋。

子夜

天柱峰头叠紫烟,遥看万玉耸相连。云深九锁疑无路,翠豁一区我有天。灵气袭人嘘石润,嗔雷飞雨响山泉。倏然不类人间世,今日自惊平地仙。

子夜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子夜

旧禅栖古越,旅榇隔新亭。社散莲犹白,吟余草自青。鸟鳷行道路,蛙产灌畦瓶。雨湿眠来石,风翻读半经。补衣荷片片,照佛火星星。听绝晨参磬,寥寥人杳冥。

子夜

人间丝竹竞哇淫,只有清流解洗心。试论此山泉石看,茂林修竹胜山阴。

子夜

雪里晓寒浓,已见蜡梅初折。应是月娥仙挂,与娇魂香魄。玉人挨鬓一枝斜,不忍更多摘。酒面暗沉疏影,照鹅儿颜色。

子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