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之孝十首·睦州

舍俗还将母,禅关晦迹深。
共呼担板汉,谁识织蒲心。

作品评述

诗词:《仙佛之孝十首·睦州》

【中文译文】
舍弃尘世回归母亲,隐居于幽深的禅关。与众人共同肩负担板,谁能领悟心中的宁静。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作家林同创作的《仙佛之孝十首》中的一首,题名为《睦州》。诗中表达了主人公舍弃尘世的一切,回归母亲身边,隐居于禅宗的修行之地,并与其他修行者共同承担艰苦的生活,而又鲜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示了他舍弃世俗生活,回归母亲身边,选择隐居于禅宗修行的决定。他放下了纷扰和功名利禄,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诗中的"禅关"象征着隐居的地方,是主人公追求心灵净化的场所。

诗中提到与他一同肩负担板的人,暗示了主人公并非孤独,他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面对修行路上的困难。然而,诗中也反问了"谁能领悟织蒲心",意味着即便与他们共同修行,但真正理解主人公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的追求的人却寥寥无几。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公舍弃世俗回归母亲,并追求心灵净化的决心与执着。通过修行的描写,诗中所传递出的情感是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作者介绍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抱山冷殑殑,终日悲颜颜。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以我残杪身,清峭养高闲。求闲未得闲,众诮瞋bF々。

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宛转复宛转,宛转日几回。君肠鹿卢断,我肠车轮摧。

今年旱火欲烧空,尽是忱诚默祷功。尊酒豚蹄亦何用,使君心自与天通。

鲁望无来已百年,又生吾辈在林泉。谁知隐遁为高尚,敢道文章到圣贤。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南塘一霎霏微雨,更拥渔蓑上钓船。

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入到山房水自清,万竿修竹翠稜稜。古潭夜印中天月,悟得无生几上乘。

八节滩头老醉吟,年来愁也不胜禁。须知到处难忘酒,有意来时且抱琴。欲与君游忘世虑,若非吾事莫关心。相期早晚尘缘外,共访毗耶听梵音。

凤麟元德产,部世自深根。士岂无公论,人宜有达尊。三山聊袖手,九折未惊魂。瓦砾看珠贝,先声到塞垣。

伊彼大吏,易我鳏寡。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念昔先民,求民之瘼。今其病之,言置於壑。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幽轩构得宽于斗,车马红尘不许通。柱底祗能藏酒瓮,壁问聊足挂诗筒。雨声到枕巡檐响,花影横窗满榻红。莫笑贫居苦蜗窄,乾坤都在一壶中。

拟报平生未杀身,难离门馆起居频。不看匣里钗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一旦甘为漳岸老,全家却作杜陵人。朝天路在骊山下,专望红旗拜旧尘。

石磴盘空别岛开,深林苍翠拂衣来。昙华映日千峰晓,瀑布凌风万壑哀。野寺无人猿自啸,危梁骇客鹤频回。桃源洞杳知何处,翠髻云房亦浪猜。

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从来亦强名。

拒霜红蓼丛,两岸递迎逢。风雨日易夜,江湖秋似冬。给观心浩荡,无事梦从容。不问程途远,诗情节节浓。

平生勋业载成书,胁制诸侯只霸图。盍繼车攻奏嘉颂,迄今璧帛簉东都。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虽知少为狂,正复老可憎。吾今有储粟,吾昔有短檠。鲁论训何如,周易读未曾。言归又言归,儿女唤不譍。

欲过江天阁,出门如有方。乍闻禽磔磔,还是雨浪浪。放意官曹外,关心药裹旁。听渠桃李退,兰斛政幽香。

玉管箫声合,金杯酒色殷。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称寿争离席,留欢辄上关。莫言辞客醉,犹得曳裾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