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乐寺五云台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
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
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
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作品评述

《题常乐寺五云台》是宋代姚舜陟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探讨了虚空和云的关系,以及心与物之间的联系。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虚空本无云,一气谁所主。
云空两无碍,起灭自散聚。
吾闻心归源,空殒亦无所。
应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
君看贤首师,自视木与土。
与云亦奚期,况问色有五。
云何坐说法,瑞应乃如许。
休疑诸天集,未必众龙吐。
云空法如是,我说无说故。
堂中嫡孙在,客至当问取。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虚空和云的本质,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诗中云被描绘为一种起伏不定的存在,可以自由地聚集和散去。作者提到心归源于虚空,并指出虚空的存在也是毫无实质可言的。作者认为,虚空对物体的感知就像雨水一样自然而无意识。然后作者引用了佛教的认知,指出我们应该像木和土一样看待自己,不亦乐乎。对于云,作者认为它与我们没有什么联系,更何况去问它的颜色。诗的末尾,作者以嫡孙在堂中迎接客人作为结尾,展示了生活的本真与平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虚空、心智和物质的关系。通过将云与虚空的关系与人的心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进行类比,作者传达了对灵性和虚无的思考。诗的语言明快流畅,修辞简练巧妙,点明了虚空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作者通过描绘云的变动、心智的归源和虚空的无形来呈现人们需要放下疑虑、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的境界。整首诗词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与启发。通过描绘朴实的生活场景,使诗词具有现实与哲理的双重意义,令人沉思。

诗词推荐

秀色郁磷磷,诸峰合遝陈。云流飞壁冷,花补断桥春。竹意留行客,山灵惬隐人。如云容驻锡,终托百年身。

披襟岸帻藕花桥,一片哀鸿度碧霄。新月出来真解事,嫩蝉吟得自无聊。

朋旧相望天一涯,登高结伴只邻家。秋风自欲吹纱帽,衰鬓何曾泥菊花。药市神仙思益部,糕盘节物记京华。自怜病後欢悰薄,小醉归来日未斜。

孤竹先贤国,三槐故相庭。恭惟我文肃,藉甚古仪刑。金掌新卿月,银槎旧客星。青箱传远大,彩笔动精灵。右掖何清切,中朝重委令。判题花粲粲,啸咏竹泠泠。宗伯司周典,尚书管汉庭。地华人更妙,名盛德惟馨。斗运天喉舌,云飞雪羽翎。趋朝群崿袅,开宴万娉婷。舞艳围珠袖,歌长

泥丸本是命根宫,消息临时语话通。大道比来行气术,其余效验藉阴功。物情之理皆清净,造化玄微事莫同。珍重此言深可意,腹中日运鼎花空。

才具盍时用,拂衣俄去之。善藏经世手,回施称家儿。嬴博延陵恨,人琴子敬悲。连年事如许,天道杳难知。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霜砧声急。潇潇疏雨梧桐湿。无言独倚阑干立。帘卷黄昏,一阵西风入。年时画阁佳宾集。玉人檀板当筵执。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

左顾右盼,皆我良辅。云生兮从龙,风生兮从虎。山僧坐绳床说禅,按拄杖作主。

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故山邈千里,永念先人庐。晨夕庇风雨,少小之所居。别去逾十年,岂但园田芜。齿发日衰暮,天意谅何如。

别去名园走路尘,啼妆犹浥露痕新。且陪东阁诸侯客,粗了西湖一半春。试与清泉召魂魄,已惊黄蜡损精神。回头却忆风流守,金粉珊珊堕舞茵。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秋城草树欲黄昏,微径新晴菜甲新。便好灌园从老圃,此怀原是汉阴人。

可意黄鹂唤得醒,日移山影正当庭。飞花忽趁春风过,点破苔痕一片青。

落叶西风满地。独宿琼楼丹桂。孤影抱蟾寒,寄与月明千里。休寄。休寄。粟粟蕊珠心碎。折桂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楚甸尝闻旱魃侵,从龙应合解为霖。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战船不见和州载,胜地惟余避暑宫。今日蒭荛皆得往,大王风作庶人风。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